​“月薪2万却花钱上班”!北京神秘公司,年轻人排队“假装打工”​

汽车 04-21 阅读:43 评论:0

“每天50元,买的不只是工位,更是体面!”——北京某“假装上班公司”群公告上的标语,让56万网友吵翻了天。

当985毕业生蹲在CBD假装敲键盘、被裁员的程序员在农场“上班”打卡、全职妈妈花钱买同事陪聊……这场荒诞的“职场过家家”,正在颠覆传统认知。

一、现象暴击:花钱上班,真有人买单?

“老板巡查服务”爆火:北京某公司推出“老板随机查岗+摸鱼保护”,收费50元/天,用户称“被骂比失业强”

简历空白期救星:提供“在职证明开具”“咖啡杯摆拍”服务,有网友晒图:“给爸妈看打卡照,他们信了三年!”

魔幻产业链:二手平台惊现“假工牌代做”“周报生成器”,甚至有人直播“假装加班”赚打赏

数据佐证:

北京双井某“假装上班公司”工位预约排到2个月后,日均接待150人

淘宝“职场伪装套餐”月销破万单,最贵套餐含“老板微信代聊”服务,售价888元

二、深度调查:他们到底在买什么?1. 体面生存:成年人的崩溃,从不敢失业开始

案例:31岁程序员赵鑫被裁后,每天花30元在图书馆“上班”,因被父亲发现座位空置,连夜转账1000元租工位

心理学家分析:“假装上班”本质是缓解‘社会性死亡’焦虑,维持社会身份认同

2. 效率刚需:自由职业者的“职场闹钟”

自媒体人小傅:在家写稿效率为0,但在共享工位日均产出3篇爆款,“旁边的人敲键盘声就是动力”

数据:72%用户反馈“花钱买专注力”,农场合租者王宇称:“花50元买3小时不被熊孩子哭声打断,血赚!”

3. 资源抱团:小微企业的“共享式自救”

律所转型:北京双井某律所出租闲置工位,租客多为自媒体人,合作直播带货单场流水破百万

农场实验:本然农场提供免费办公+农活体验,用户称“摘西红柿时灵感爆发,接单接到手软”

三、争议漩涡:是创新还是新型韭菜?

支持派:“比啃老强!至少有人催你交稿”“50元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反对派:“这就是高级版网瘾戒毒所!”“用消费主义包装失业,掩耳盗铃!”

专家警告:北师大社会学教授指出:“若过度依赖‘假装’,可能加剧逃避心态,需警惕职场空心化危机。”

四、未来预言:这波操作会颠覆什么?

职场文化革命:传统打卡制或被“灵活出勤”取代,某公司试点“在家办公+付费工位”模

经济新物种:预测2025年底,北京将涌现200+“假装上班公司”,形成百亿级“职场安慰剂”市场

社会镜像:央视已介入调查,或将出台《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条例》,规范灰色地带

结语:当“假装”成为刚需,谁来定义真实?

从“996是福报”到“花钱买上班”,这场荒诞剧照见的不仅是年轻人的无奈,更是时代巨变中的集体阵痛。或许正如一位用户所说:“我们假装上班,其实是在等待一个真正值得‘上班’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