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34项罪名全部成立,美国将上演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闹剧

推荐 04-27 阅读:91 评论:1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面临的多项指控已全部被裁定成立。此次判决意味着他可能难以逃脱法律制裁。这一裁决对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声誉都构成了重大挑战。随着案件审理结果的公布,特朗普未来的法律处境变得更加严峻。此案的最终结果将对美国政坛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广泛讨论。

5月30日,纽约一家法院的陪审团作出裁决,认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封口费”一案中涉及的34项指控全部成立,这些罪名均属于E级重罪。根据法律,每项罪名最高可判处4年监禁,最终刑期将在7月11日的量刑日揭晓。这意味着特朗普极有可能面临监禁。

川普成为美国首位被定罪的卸任总统,这一判决标志着他创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历史纪录。

特朗普目前正在为美国总统选举做准备,然而他最近被定罪,这会对他的竞选产生什么影响?他过去四年的努力是否会因此付诸东流?

川普很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一旦判决确定,他将无法参加竞选活动,无法在各州进行拉票。这种情况将导致他在关键摇摆州的支持率大幅下降。这些摇摆州在总统选举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失去这些州的支持意味着他很难赢得大选。

当前局势清晰地显示,美国,那个自称全球最民主的国家,即将上演一场类似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中所描绘的政治荒诞剧。这个自认为民主典范的国家,其政治舞台正逐渐变得像一部讽刺小说,充满了夸张和荒谬。美国政治的现状,与马克·吐温笔下的讽刺场景惊人地相似,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选举可能是一场充满戏剧性和不实指控的闹剧。这个国家的民主进程,似乎正在演变成一场公开的政治娱乐,与马克·吐温所描述的情景不谋而合。美国的政治环境,正如马克·吐温所预见的那样,正逐步走向一场充满讽刺意味的选举戏剧。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其作品以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著称,对美国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一生创作了多部小说,其中《竞选州长》尤为突出,成为他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通过幽默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美国政治中的虚伪与腐败,展现了马克·吐温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表达。

故事通过"我"的视角,生动描述了参与纽约州州长竞选的亲身经历。在竞选过程中,对手为了阻挠"我"的参选,无所不用其极,捏造了大量虚假指控。他们诬陷"我"作伪证、盗窃、盗墓、酗酒、受贿、行贿等,种种不实罪名接踵而至。这些恶意的诽谤严重损害了"我"的声誉,最终迫使"我"在巨大的压力下无奈退出了这场竞选。

马克·吐温通过他的文学创作,深刻揭示了19世纪美国政治选举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他笔下的文字犀利地刻画了政客们虚伪、贪婪的本质,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们口中所谓的"自由选举"和"民主制度"的虚假外衣。这些作品将政客们为了权力不择手段、道貌岸然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美国政治运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对当时的政治生态进行了深刻批判,展现了所谓"民主制度"背后的丑陋真相。

当前的美国大选是否也成了一出闹剧?

在2016年竞选总统之前,特朗普已经70岁了。那时他给人的印象就像马克·吐温小说里的正面角色,说不上有多优秀,但也没干过什么特别恶劣的事,至少从法律角度来看,他的履历还算清白。

你看,一个亿万富翁,长得又帅,还在娱乐圈里混,难免会出点小问题。像搞个外遇,闹点绯闻什么的,这不都是小事一桩吗?这种情况在哪个国家都很常见,更不用说在金钱至上的美国了。尽管如此,特朗普在70岁之前的名声还算可以,他最差的名声就是在45岁时,因为客串电影《做鬼也风流》得了金酸莓奖的最烂男配角奖。不过,这种“最烂”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拿到的,说不定还有炒作成分,拿这种奖,想不出名都难。

对于这一事件,拜登显得异常激动。他公开强调,美国的司法体系是公平的,法律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没有任何个体能够超越法律约束。

乍一听,老拜的话似乎挺有道理,就算你是前总统,犯了法也得接受法律制裁。不过仔细一想,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先不说特朗普被指控的这些罪名是真是假,咱们就假设这些指控都成立,那问题来了:他在2016年宣布竞选总统之前犯的罪,难道就不该被法律追究吗?难道那时候美国的法律对特朗普不起作用?还是说当时的法律可以随意被忽视,跟废纸一样?

特朗普此前未被追究的违法行为为何在他宣布参选总统后才被曝光?这难道不是对美国司法公正性的质疑吗?同样,这也让拜登政府面临尴尬局面。正因如此,特朗普坚称这些指控是民主党出于政治目的对他的恶意中伤和构陷。

说实话,川普说自己清白,这话不能全信。咱们不妨仔细看看他那些所谓的重罪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发生在1995或1996年的某个春日。卡罗尔在古德曼百货商场购物时,碰巧遇见了特朗普,他正在为情人挑选礼物。特朗普主动向卡罗尔询问,希望她能给出一些关于礼物选择的建议。

两人正聊着天,特朗普突然将卡罗尔推进了商场的更衣室,并强行与她发生了关系。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几分钟。结束后,两人离开更衣室,各自散去。直到2022年11月,也就是事情发生至少26年后,卡罗尔突然回忆起这段经历,随即对特朗普提起了诉讼。

这位老太太的经历确实让人费解。她声称多年前遭遇强奸,却选择在几十年后才公开指控,甚至连具体年份都记不清。对于女性来说,遭受性侵通常是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但她却在事发时保持沉默,直到近三十年后才重新提及。既然事件如此深刻,为何无法确定发生的时间?此外,事发地点是商场的一个小更衣室,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实施这种高难度行为且受害者全程不发出任何声音,似乎不太合理。如果老川当时采取了强制手段,受害者至少会有所反应,老川很可能无法得逞。卡罗尔作为作家,编造这样的故事,实在有损作家这一职业的声誉。

卡罗尔的策略中,一个关键环节是找到了目击者。令人惊讶的是,在狭小的更衣室内,竟然有目击者存在。其中一位是前《人物》杂志记者斯托伊诺夫,她作证称,特朗普不仅强奸了卡罗尔,还指控他在18年前,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对她进行了长达几分钟的强行亲吻。另一位证人利兹则指控特朗普在44年前,即1979年,在一架飞机上对她进行了亲吻、抚摸,并将手伸入她的裙内。

这些事件看起来颇具争议。特朗普坚决否认相关指控,称其为“完全虚假”和“捏造”。尽管如此,纽约州法院的陪审团还是判定特朗普有责任,需向卡罗尔支付500万美元的赔偿。法庭虽然无法确认特朗普是否犯下强奸罪,但认定他涉及性虐待和诽谤。判决指出,特朗普对卡罗尔的指责构成诽谤,而卡罗尔未能提供强奸的证据则不被视为诽谤。这反映了美国法律体系的某些特点。

特朗普因虚报资产面临重罚。今年二月,纽约州法院判定他夸大了数十亿美元的净资产,构成重大欺诈。法院判决他支付3.5亿美元罚款,加上利息总计4.54亿美元,并永久禁止他涉足纽约房地产业务。特朗普对此判决表示不服,决定提起上诉。

纽约州法院对特朗普采取了严厉措施,要求他在3月25日之前全额支付4.54亿美元,否则无法提起上诉。尽管特朗普身家丰厚,但短时间内筹集如此巨额现金对他来说极具挑战。这一判决让他陷入困境,若未能按时付款,法院将查封并拍卖特朗普大厦等资产,他可能因此面临破产危机。

这种行为确实令人费解。特朗普为何要虚报资产价值?原因在于他过去申请贷款时,将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品,夸大资产数额可以获取更多贷款资金。纽约州检察长以此为理由指控他欺骗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然而,实际情况是,没有任何金融机构对特朗普提起诉讼,这起案件完全是纽约州司法机构自行发起的,缺乏事实依据。他们的行动明显受到民主党的指使,目的是通过让特朗普破产来阻止他参与总统竞选。

美国司法体系号称独立公正,实际上却充满了操作空间。这种所谓的司法独立,不过是打着法律旗号行不轨之事的遮羞布。在现实运作中,司法机关往往沦为利益集团的工具,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司法公正,实现特定目的。这种制度漏洞使得法律不再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反而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挡箭牌。

这笔款项并非特朗普直接支付给丹尼尔斯,而是通过他的私人律师兼经纪人科恩转交的。科恩先自掏腰包垫付了这笔钱,随后特朗普以"律师服务费"的名义分批偿还给科恩。整个过程中产生了34张付款凭证。现在,每张凭证都被视为一项独立的指控,由此形成了针对特朗普的34项商业欺诈重罪指控。

特朗普因虚报13万美元的财务账目被纽约州法院起诉。虽然金额不大,通常不会构成重罪,但法院认为其行为背后隐藏着更严重的动机。法院判定,特朗普伪造商业记录的目的是掩盖其试图干预美国大选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纽约州的法律,也触犯了联邦选举法,因此被认定为重罪。

在这场案件中,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师科恩作为主要证人出庭,指控特朗普在封口费事件中撒谎。讽刺的是,科恩本人也并非清白之人。他之前因行为不端,曾从特朗普集团盗取3万美元,还有过作伪证的前科,最终被特朗普解雇。值得一提的是,这起封口费事件正是由科恩亲自处理,但显然是得到了特朗普的授意。

成人电影演员斯托米·丹尼尔斯在法庭上提供了证词,详细讲述了她与特朗普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她的证词成为了案件的重要证据之一。

这个判决是怎么出来的?简单说就是:没法透露。美国搞的是陪审团那套,这次是由12个普通纽约市民组成的,7个男的,5个女的。他们花了2天时间讨论,最后在法庭上做出了决定。谁也没料到结果会这么快就定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审判是秘密进行的,也就是说,除了当事人,没人能旁听,也不准录像。法庭上到底发生了啥,你就自己猜吧。这就是美国所谓的法律公平。

5月30日,法庭对特朗普的重罪判决出炉时,拜登一家正在特拉华州为已故的儿子博·拜登举行悼念活动。博·拜登因脑癌离世,这一天对他家来说意义特殊。得知判决结果后,拜登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笑容。

这起案件的发展将愈发引人注目。7月11日对特朗普的判决可能会让他面临4年监禁,巧合的是,美国总统的任期也是4年。整个事件仿佛经过周密安排。一旦特朗普被关押,他将无法进行竞选演讲和拉票活动,甚至无法为自己投下一票。

另一个复杂的因素是,即使特朗普最终赢得大选,他也无法自我赦免。通常情况下,美国总统有权赦免自己的罪行,但这次的情况不同。特朗普的判决是由纽约州法院作出的,而非联邦法院。这意味着只有纽约州的州长才有权赦免他。如果州长拒绝行使这一权力,特朗普仍将面临监禁。这一法律程序显得相当曲折。

纽约州法院之所以成为此案的主审机构,主要是因为特朗普的户籍在该州。纽约州长期以来是民主党的主要势力范围,其司法系统自然受到民主党的影响。此外,参与此案的12名陪审员均来自纽约州,这一因素也对案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托尔斯泰一个世纪前就批评过陪审团制度,但美国至今还在沿用。从理论上讲,12人共同裁决确实比法官单独审判更民主、更公正。但关键在于陪审员的素质和立场。如果这些陪审员对法律一知半解,这在现实中很常见;再加上他们本来就对特朗普抱有偏见,这在纽约州几乎是可以确定的,毕竟该州由民主党主导,普遍反对特朗普。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审判似乎是专门为特朗普设计的,那么这12名陪审员的选拔过程就值得深思了。在这种情况下,陪审团的裁决还能说是公正的吗?

特朗普在离开法庭时,面对媒体镜头和话筒,情绪激动地表示:这个判决简直是个笑话,完全是被贪腐的法官操控的结果!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认为整个裁决过程充满了不公正。特朗普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法官和判决的质疑,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羞辱,并且将责任直接归咎于司法系统的腐败。他的言辞激烈,显然对这一结果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

据相关领域专家分析,特朗普此次被判定有罪,关键在于纽约州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布拉格的主动介入与推动。布拉格作为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在整个调查和诉讼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一判决结果。

在财务领域,商业文件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报并不罕见,而在纽约州,这类造假行为通常被视为轻微犯罪。然而,纽约州检察官布拉格却试图将川普的造假行为升级为联邦层面的选举欺诈指控。布拉格的做法实质上为川普量身定制了一项法律,这一举动在美国司法界引发了广泛争议。一个基层法官竟然能够在立法层面施加影响,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司法体系的独立性,同时也让人对其公正性产生质疑。

从川普涉及的性侵、金融欺诈和封口费案件来看,这些离奇的情节已经超越了马克·吐温笔下那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范畴。它们更像是卡夫卡作品中那种荒诞不经的虚构情节,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戏剧性。这些案件所展现的复杂性和荒诞性,仿佛直接出自卡夫卡那种超现实的叙事风格,而非现实世界中的普通法律纠纷。

这整个事件就是一出荒唐的戏码。看看《竞选州长》里的主角,只要他决定退选,那些针对他的各种指责立刻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如果特朗普现在选择退出政坛,他就能回到过去那种平静的生活,安心度过晚年。他甚至还能和曾经的政敌希拉里——那位魅力非凡、手腕高超的老太太——坐在一起,成为她的客人。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在1870年面世,揭露了当时美国所谓的民主选举的虚伪本质。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但美国的选举制度似乎还是那个老样子,依旧充满了讽刺和荒诞。马克·吐温当年写的是纽约州的选举情况,而如今,前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也恰恰在纽约州的法庭上演,这种巧合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历史仿佛在重演,美国的民主选举依然是那个被讽刺的对象,没有丝毫进步。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8 02:34:43

    不是吧?看日期是这几天发的,作者刚放出来?还是ai写的?都什么时候了还前总统?过时旧闻现在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