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才批评闺女不好好学习,昨天她就跑来向我报喜

情感 03-26 阅读:0 评论:0

我故意逗她:“考砸了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才没有!一百分!满分!”她得意地把试卷在我眼前晃了晃,小脸像朵盛开的向日葵。

看着她灿烂的笑容,我心里却涌上一阵愧疚。前天,我还因为她看电视看得入迷批评了她,语气还挺严厉。现在想想,女儿的表现已经很出色了。

思绪一下子飘回六年前,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和许多家长一样,掉进了“教育焦虑”的漩涡。每天接送她上下学,打听学校的情况,生怕她落后于其他孩子。我还跑去问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我家孩子需要报哪些补习班呀?奥数?英语?作文?”

张老师笑着说:“其实,孩子不一定需要那么多补习班。最重要的,是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老师的话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焦虑,反而给女儿带来了压力?

我决定改变策略。一年级的时候,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想学剪纸。” 我有点惊讶:“为什么突然想学剪纸呢?”  女儿说:“上次看到王奶奶剪的窗花太漂亮了,我也想试试!”  看着她眼里闪耀的光芒,我毫不犹豫地给她报了剪纸班。后来,她又迷上了演讲,我又给她报了口才班。这两个兴趣班,她一学就坚持了六年。

女儿举着100分的试卷,骄傲地告诉我:“林老师说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考了满分!而且这次考试特别难,好多同学都说没做完。”

我放下手中的菜,认真地问她:“那你这次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把时间分配得很好啊!先做会做的题目,然后才去思考那些难题。这是你教我的方法,记得吗?”

我点点头,欣慰地笑了。在她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引导她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安排学习计划。看来,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

女儿突然神秘兮兮地说:“对了,妈妈,我还想告诉你一件事。上次你说我老看电视,其实我都是计划好的。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学习计划,完成后才看电视放松一下。”

我愣住了,原来我一直担心的问题,她早就自己想好了解决方案了。

她认真地说:“小时候你总说要让我成为一个自律的人,现在我明白了,自律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要自己学会安排时间。”

看着眼前这个渐渐懂事的女儿,我意识到,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我事事操心的小女孩了。

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跟我聊起了班里的情况:“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我问她:“那你觉得这样好吗?”

她摇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好。学习当然重要,但生活也应该有其他的乐趣。就像我学剪纸和口才,不仅让我开心,还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女儿的话让我想起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的话:“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台高分机器,而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我好奇地问女儿:“那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她眼神坚定地说:“我想考上一所好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是因为我知道知识能让人变得更强大。”

那一刻,这个答案比一百分的考卷更让我感到骄傲和欣慰。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女儿就要小学毕业了。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她的成长,也在教育她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现在的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独立思考,懂得了如何规划时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当看到其他家长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不已时,我总会想起自己的教育历程。或许,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追求完美的分数,而在于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独立的人。就像女儿说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重要的是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一颗谦虚的心。”  这番话,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够保持这样的心态实属不易。我相信,只要她继续保持这种学习态度,一定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教育,不是一场分数的竞赛,而是一次心灵的启航。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设定一个条条框框,而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兴趣中汲取养分,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充满能量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