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无望的认知,或是在短时间

推荐 03-27 阅读:10 评论:0

须知,造反之举往往源于对继承大统无望的认知,或是在短时间内现实难以满足个人期望的无奈之下,所采取的一项冒险行动。朱标之造反动机令人费解。自幼便被朱元璋钦定为储君,朝中政务几乎悉数托付于他,朱标似乎已被赋予了天下大权。如此一来,即使他具备足够的能力,似乎也无需发动叛乱。有人可能疑问,历朝历代中太子、皇子反叛的情况并不鲜见,那么朱标为何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这便不得不提及,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之间的独特性。

朱特殊。身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平凡,历经磨难,终以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实力,从卑微的草根一跃成为掌控天下之主。他不仅具备开创基业的雄才大略,更拥有维护江山社稷的坚定意志与无惧勇气。年少的朱元璋,当时名为朱重八,彼时囊中羞涩,一贫如洗。正是在此困境中,郭子兴慷慨地为他迎娶了马姑娘。自此,家中有贤妻相伴,他不再孤单。这份情感于他而言,显得尤为宝贵。即便后来他登基称帝,亦立刻将爱妻立为马皇后,情深意重,始终相守。出身于社会最底层,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更能体会底层百姓的艰辛,也更加珍视亲情的无价。纵使后宫佳丽三千,他心中所倾爱的始终是马皇后;即便子嗣众多,他内心深处所确定的继承人,依然是马皇后所出的嫡长子,朱标。

当朱元璋尚为吴王之际,便已册封朱标为世子。对于男性而言,最为关键的两种情感需求,莫过于归属感与成就感。征战四方,成就了朱元璋的非凡事业,而那份归属感,则源自家人的陪伴。在朱元璋的亲人中,位居首位的乃是其贤妻马皇后,紧随其后,便是他的嫡长子朱标。朱标在情感上的独特性,从根本上塑造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当即封朱标为太子,给他打造了“名师团队”,文武兼修,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放权给他,若是其他朝代的太子看了,都得道一句羡慕嫉妒恨。纵观整个封建史,可以说朱标是最有权力的太子了。洪武十年,朱元璋下了一条政令:朝堂一切政事,先报给太子处理,之后再传达给自己。所以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大臣皇子有什么事,都是先找太子朱标,这一点都不夸张。朱标了解了情况,基本上就相当于国家最高统治者知道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积极鼓励朱标大力参与朝政事务,让他亲自与朝臣见面商议国事,鼓励他自己去作出决断。直白地说,朱元璋简直是把整个国家的决策权都放手交给了朱标,让这个下一任接班人好好锻炼。更明显的一点是,朱元璋要把太子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这从一开始就有体现。朱标身边的人才,都不是一般人,比如太子少师李善长,他还是原来的老丞相;太子太傅徐达,更是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好助手;写下《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是朱标的文科老师;太子少保常遇春教他武功,也是跟在朱元璋身边的老人,而朱标的妻子又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这样一看,明朝洪武年间的那些“名人”,基本上都成了朱标的“助手”。

再说了,朱标为人也是很值得称赞的,德才兼备,那些事放在他手里都能处理得很好,如果不是因为英年早逝,皇位妥妥是他的,就算是朱棣想抢,估计也难抢走。其实相比于其他朝代的太子,朱标是极其幸运的。只要他在,太子之位就是他的,谁也抢不走。归根结底,是因为马皇后是朱元璋的一生挚爱,朱元璋不会为了别的女人动摇他的太子位,更不会因为别的儿子怎样优秀,就想着改立太子。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在他们父子俩身上不会上演。更何况,有朱元璋从一开始就煞费苦心地培养,朱标得到的资源是比其他皇子更好的,他本人就德才兼备,为人宽厚,即便是知道其他弟弟们有夺嫡之心,他也可以很好地处理。如果有朝一日继承皇位,也必定是个能守好业的明君。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太子,却短命早逝。朱标的死,想必是朱元璋最难以接受的事,饶是如此,朱元璋仍旧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下一任继承人来培养,甚至为他扫清路上的所有障碍。如此来看,就凭朱元璋朱标父子的关系,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搞得关系紧张,朱标生前太子位稳稳的,没必要造反,朱元璋更没必要防着他,即便是哪天朱标真造反了,想必朱元璋也会乐呵地将皇位拱手奉上,然后暗道一声“我儿出息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