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陈和尚:男儿到死心如铁,金国风雨黄昏中,百年最强第一悍将

历史 04-03 阅读:76 评论:0
【宁教身死,不使名灭!】

1232年一月份,蒙古和金国在三峰山的那场大战落下了帷幕,金国那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残兵败将慌忙往西北的均州逃跑。蒙古军队瞅准时机,一路势如破竹,紧接着就攻进了均州城。两军在均州城里头,又上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近身肉搏战。

激烈的街头打斗刚停下来没多久,猛然间,一个响亮的叫声,就像晴天霹雳在寂静的战场上响起:

我是金朝忠孝军的头儿,完颜陈和尚,赶紧带我去见你们的老大!

话刚说完,就见一个盔甲破烂、全身沾满血迹,但脸上却出奇地平静自若,甚至还透着点高傲的女真将军,骑着马从巷子深处的暗处慢慢走了出来。

蒙古兵一听这话,吓得不行,立马有十几个骑兵把那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小心翼翼地押着他,一路提高警惕,直奔主帅托雷的帐篷那边去。

完颜陈和尚这名字,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他在大昌原、卫州、倒回谷这些地方,一次次把蒙古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位金军的猛将,在那些冷兵器时代里,给那些几乎从未尝过败绩的敌人,留下了太多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站在大营的正中央,完颜陈和尚昂首挺胸,没有丝毫被俘后的卑微求饶,也没有战败的愤懑不平。周围不断有人喊着让他投降,但他只是淡淡地说出了自己前来的目的:

我如果在乱军里丧命,别人可能会说我背叛了国家。但今天我死得明明白白,这世上肯定会有人懂我!——他突然出现,不是来背叛投敌,更不是低头认输,只是在局势无法挽回的时候,想像个勇士一样,堂堂正正地离开这个世界。

招安尝试毫无悬念地落空了,碰到这个铁了心要寻死的硬骨头,蒙古人很快就原形毕露。完颜陈和尚惨遭毒手,他们先砍掉了他的手脚,又狠心地折断了他的小腿骨。

但那位金国猛将已浑身是血,瘫倒在血水里还不停地大骂。蒙古人狠心地在他嘴角划了一刀,一直割到耳朵旁边。就算这样,完颜陈和尚还是拼尽全力吐血大喊,一直到断气都没停下。

宁可牺牲性命,也绝不让名声消失!

完颜陈和尚这辈子,在战场上不知多少回大放异彩。就算到了他生命的尽头,还是用一种悲壮又果断的方式,守住了自个儿的尊严,赢得了所有人的钦佩。

那男人的死相肯定吓人得很,这种连死都不怕的硬骨头表现,估计给打赢这场仗的人心里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种冲击之下,心里头肯定五味杂陈——有不解、有害怕,但最主要的,是那种不分输赢、不管啥种族,从心底里对厉害之人的敬佩!

碰到这样忠心又硬气的敌人,就连战场上威风凛凛、看惯生死离别的托雷,心里也忍不住泛起波澜。蒙古大军的主帅拿起酒往地上一泼,当作祭祀,满脸遗憾地说:“真是个好汉,要是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收到麾下!”

1232年一月份,均州那场大战,是这位41岁的女真领头人在《金史》里头留下的最后一笔。在金朝快要落幕的那段艰难日子里,被称为金末头号战将的完颜陈和尚,迎着刺骨的冷风,第一个踏上了回家的路……

【唯其至孝,方能尽忠】

完颜陈和尚出身金国皇室血脉,他往上数六代,有个老祖宗特别有名,就是那位搞出靖康之变,把北宋的徽钦两位皇帝都抓走的大将——完颜宗翰。

“完颜”这个女真皇族的大姓,搭配上陈和尚这个名字,听起来既奇怪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陈和尚”只是他的一个小名,跟真正的和尚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其实跟汉族的一种老习惯挺像的,就是爸妈会给孩子起些像“狗娃”、“铁柱”这样听起来不太文雅但据说好养活的小名儿。说白了,两者的意思都差不多。

这个人叫完颜彝,小名叫良佐,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当兵的。他老爸是完颜乞哥,打过宋朝,因为立了战功,被封了同知阶州军事的官,可惜后来在嘉陵江打仗时牺牲了。完颜彝从小受家里人影响,年纪轻轻的心里就有了报效国家的念头。加上老爸平时的影响和教育,他的军事才能也相当出众。

1211年,蒙金两族打了起来。过了两年,蒙古兵闯进了完颜陈和尚的老家丰州,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东边。那会儿,陈和尚才二十多岁,就被抓走了。可巧的是,蒙古的大头头还挺瞧得上他,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做事。但他的老妈还留在被蒙古人占了的丰州,靠着堂哥完颜斜烈照顾。

完颜陈和尚心里头压根儿不想给蒙古人卖命,而且整天想着老娘。他瞅准机会,赢得了大帅的信任,然后就跟大帅说想回家看望老娘,这么着就回了丰州。到了那儿,他瞅着时机成熟,干脆利落地干掉了蒙古人派来盯着他的那些士兵,抢了十多匹马。接下来,他就打算带着老娘往南逃,回到金国的老家去。

可是,蒙军意外察觉了他们的计划,立马召集骑兵紧追不舍。陈和尚和他堂哥斜烈只好改走小路逃跑,但一急之下,马竟然给弄丢了。而他们的母亲因为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兄弟俩就做了个简陋的鹿角车,拉着老太太继续跑路。

一路上,我们吃了不少苦头,想尽办法避开蒙军的追捕,最后总算是安全回到了黄河南边的金国地界。

完颜陈和尚不远千里护送母亲回南方,这事在金朝可是闹得沸沸扬扬。他这样的忠臣孝子,金宣宗也特别看重。陈和尚的堂兄斜烈,因为家里有世袭的官职,就被封为了都统。而陈和尚,先是被选为了宫廷侍卫,没过多久,又升为了奉御。

1214年那会儿,女真人之前厉害得很,都说他们“人数上万就无敌”。但野狐岭一战被打得惨败,后来又搬到南京(就是开封)去了。经过这些事后,他们再碰到草原上刚崛起的蒙古大军,就完全不行了,疲态全都显出来了。

完颜陈和尚回到祖国时,国家已经日渐衰落。但他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崭露头角,成了金朝末期最勇猛将领的传奇人物。

【血战大昌原,名动天下】

金宣宗当皇帝那会儿,对蒙古人就是一个劲儿地躲,不想打。他想着,要是能让让步、妥协一下,或许就能保住江山。可结果,正面的仗是一路输,黄河以北的好多地方也都丢了。这样一来,金国的经济是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糟糕了。

女真国的皇上没想着怎么努力发展,倒想着从南边捞点好处,还头脑一热就跟南宋打了起来。结果,危机没解决,反而把金国搞得里里外外都是麻烦,处境更加艰难了。

122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坐上了皇位,眼前是一片破败,国家处境岌岌可危。他铁了心要和蒙古干到底,一边派人去宋朝讲和,说想停战,另一边则着手组建一支新军队,打算正面硬杠蒙古的骑兵。

1225年那会儿,国君大力支持,不仅在政策和钱财上都给了大帮助,还很快搞出了一支精骑兵。这支部队人数大概几万,名字挺响亮,叫“忠孝军”。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支部队就组建起来了。

成吉思汗在1227年离世后,蒙古大军主力就回了北方。这时,蒙古和金国在主要战场上不打了,但蒙古留在陕西南部的小部队,还在偷偷盯着关中地区,想找机会动手。

1228年,金正大五年那会儿,蒙军的大将赤老温,带着八千人马,突然往南冲,去打金国。他们动作快得很,一下子就打到了宁州府的大昌原,就是现在的甘肃宁县东南边那块地方。

金国上下一片哗然,守在西北的大将军、掌权大臣完颜合达,把各路将领都召集起来商量怎么办。这时候,忠孝军的头头完颜陈和尚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他愿意带兵去和蒙古人拼个你死我活。

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战斗,完颜陈和尚带领的忠孝军人数少得可怜,只有400人。而他们即将迎战的,却是蒙古“四杰”之中的猛将赤老温,并且敌人的数量是他们二十多倍。

双方实力差距大,硬碰硬肯定不行,看来得靠脑子想办法了。到了晚上,陈和尚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整装待发,然后带着四百名勇士,每个人都憋着气不出声,马儿也都被包得严严实实,不发出一点声响,就这样偷偷地踏上了晚上去偷袭的路。

摸到蒙军营地边上时,完颜陈和尚猛地大喊一声,像疯了的猛虎第一个冲向敌人,忠孝军的士兵们也赶紧跟上,拼命往里冲。

大营里原本静悄悄的,突然之间,喊杀声炸开了锅。黑夜里,女真骑兵就像幽灵一样,到处乱窜,刀光剑影,蒙军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一个个在惊呼声中栽倒在地,局势很快就乱成了一锅粥。

赤老温压根没想到,那些之前看似弱不禁风的女真人,竟然胆大包天地发起了攻击。夜里黑漆漆的,他也搞不清偷袭的金军到底有多少人,慌乱之中只能赶紧让人撤退。可这一撤,乱成一团的军队在逃跑时又踩死了不少人。

仗打完了,完颜陈和尚带的忠孝军,虽然死了伤了20多个兄弟,但也干掉了蒙军上千人。赤老温没办法,只好从宁州撤退了好几百里地。这样一来,西北那边儿算是暂时安全了。

大昌原那一仗,陈和尚带着四百忠孝军,硬是把八千蒙古铁骑给打垮了。虽说这只是蒙金大战里一个小插曲,对整个战局没啥大影响,但在那时候,金朝的女真军队老打败仗,情况糟糕得很。这一仗可不一样,它打破了蒙古人永远赢不了的传说,还极大地提振了金军的士气和信心。

士兵们打仗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可是从军队打仗二十年来头一回这么痛快地赢了一仗。《金史》对大昌原这场胜利那是赞不绝口。金哀宗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别提多高兴了。战后,完颜陈和尚功劳最大,直接被提拔为定远大将军,还当上了平凉府的判官,外加世袭谋克的职位。

"完颜陈和尚,初出茅庐却非等闲之辈,就像那金鳞不在池中安分,一旦碰到风云变幻,立马腾飞成龙"——这一仗打完,他的名字就响彻四方了!

【风雨黄昏中的百年最强】

陈和尚一战就声名大噪,忠孝军也崭露头角,不过大昌原那场大胜的背后,忠孝军内部其实藏着不少大问题。

忠孝军里头,除了少数的女真人,大都是纥、乃满、羌、浑这些族的人,还有从中原逃难过来、为了躲避罪责而加入的。这些人,之前都被蒙军抓去当过奴隶,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心里头对蒙古人那叫一个恨。所以,上了战场,他们打起仗来特别勇猛,啥都不怕。

不过,由于人员构成挺杂,军纪不严的问题就显得挺严重。历史记载,忠孝军“凶猛难驯,称得上是难以管理”,虽然承认他们能打,但也点明了队伍不容易掌控的缺点。

完颜陈和尚全面接手忠孝军后,开始整顿军纪和士兵的行为。他严格管理,让军队焕然一新。打仗时,他们冲锋陷阵,速度快得像风雨一样。行军路上,经过的地方,士兵们对百姓秋毫无犯。

这时的忠孝军,已经变得非常厉害,他们装备好,打仗勇猛,纪律也严明。在整个金国军队里,他们独当一面,是唯一一个能跟蒙古铁骑硬碰硬,还能打赢的王牌部队。

1230年秋天,成吉思汗去世后留下的谁来当大汗的问题,总算是有了答案。新上任的蒙古大汗窝阔台,又一次带着军队往南边去打金国了。

这次咱们分两个方向进攻,窝阔台亲自带兵去打凤翔府,就是现在的陕西宝鸡。另一边,大将按扎儿领着部分蒙古军,跟河北的世侯军将领史天泽联手,一块儿去攻打卫州。

凤翔城在名将郭仲元的精心打理下,变得异常牢靠,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失。但话说回来,卫州这个地方,它坐落在黄河北岸,是个极其重要的城镇。一旦卫州被攻陷,蒙古军队就能轻松过河,随后就能直逼金国的首都南京。所以说,卫州能不能守住,直接关系到金朝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卫州遭到围攻,这事儿在金国高层那里可炸了锅。哀宗立马下令,让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带着十万大军,不分昼夜地赶去救卫州。说到这支大军里的王牌,那肯定是忠孝军了,他们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当起了救援卫州的领头羊。

到了卫州,陈和尚又上演了一场跟大昌原差不多的好戏。在金军和蒙古军主力对打的关键时刻,他只带着三千忠孝军,直接冲到了敌军后面猛打猛冲。没想到,史天泽的军队最先顶不住,被打得七零八落。完颜合达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带着人马冲上去,乘胜追击,一下子就把蒙军和汉军联军给打退了。这样一来,卫州的危机就解除了,开封也侥幸躲过了一难。

忠孝军又建大功,可紧接着,更大的难题就来了。卫州一战大败,窝阔台气得不行。他不仅继续攻打凤翔,还分出兵力,一路往东猛冲,目标直指潼关。

这时候,他们还派出了手下最能打仗的猛将速不台,让他带着四万大军,不去硬碰硬打潼关那个铁桶一样的防线,而是从西南边的商洛山里找条小路,假装要偷袭河南,好让潼关里的金国守军着急出兵来救。

窝阔台那分两路进攻的招数,真是挺狡猾的。卫州那一仗打完,金国的主力大军都远在中原里面扎堆。潼关那块儿,金国能摆的兵马其实不多。一下子要防北边,又要顾南边,他们哪顾得过来。

金国那边,潼关的大将纳合正在死守阵地,跟敌人硬碰硬。同时,他还向驻守在阌乡的陕西行省领导完颜合达求帮忙。在搞清楚了蒙古军队的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后,纳合亲自带着大部分兵力向西去支援潼关。他还另外派了完颜陈和尚带一支小队,去阻拦速不台。

1231年一月,完颜陈和尚带着两千忠孝军打头阵,往南冲,后面跟着的是都尉樊泽带着的一万步兵,他们是来增援的。

在倒回谷那深邃的山谷里,金国顶尖大将完颜陈和尚和蒙古无敌猛将速不台,终于在这个狭窄的地方碰面了。完颜陈和尚,被誉为金国最强,而速不台则是蒙古军中战无不胜的存在。两人各为其主,在这条狭窄的山谷小道上,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这是一场命运的安排,让两位勇猛无比的将领,在这个幽深的山谷中,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山路太窄,蒙古大军没法全面铺开,人数再多也使不上劲。反观忠孝军,虽然只有一千人,但在陈和尚的指挥下,他们勇猛无比,直愣愣地就往蒙军冲去,没多久就把局势给扭转了。

速不台可是当年驰骋欧亚、威名远扬的大将军。尽管重装骑兵一次次猛冲,让他们损失不小,但手下的士兵们并未乱了阵脚。他们很快稳住了形势,并且凭借着人多势众,一步步把完颜陈和尚的部队给围了起来。

被困在阵里的忠孝军一点也不害怕,他们排好阵势抵挡敌人。两边打得正火热时,樊泽带的一万步兵也赶到了战场。里应外合之下,速不台顶不住了,带着军队往西边逃跑。完颜陈和尚见状,赶紧带兵猛追,一直追到倒回谷口。

【男儿到死心如铁】

在倒回谷的那场大战里,蒙古的猛将速不台吃了败仗,他们那边死了上万人,还有好多牛马被敌人抢走,总共有好几万头。窝阔台原本精心策划的分兵攻打计划,也全泡汤了。这一仗之后,完颜陈和尚的名声可就更响了,达到了最高点。

但忠孝军的兵力毕竟就那么点儿,女真王朝那时候已经摇摇欲坠了。单靠这一万多人的队伍,根本没法扭转大局。就算完颜陈和尚打仗打得再猛,连连胜利,勇猛无比,那也不过是金朝快要灭亡前的一点儿挣扎罢了。

蒙军那边,跟金国在潼关、黄河防线上硬碰硬了好几次,但每次都吃了败仗。窝阔台见状,赶紧吸取教训,改变了攻打金国的策略。他不再硬闯关河防线,而是改用绕到敌人后方的“斡腹”战术。

1231年4月,凤翔被攻下没多久,窝阔台就琢磨出了分三路往南打金国的计划。他自己带着中路大军,从山西往河中府冲。另一边,左路军由斡陈带着,直接往南冲,目标是开封。

拖雷带领的右路大军是这次行动的主心骨,他们从凤翔出发一路往南,穿过宋朝的地盘,然后从兴元府绕个大圈往东去。这样,他们就能从后面和侧面偷袭金国的邓州和唐州。最后,这三路大军会在开封城外面碰头,一起打仗。

1232年一月份,窝阔台大军攻占了郑州,开封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这时候,完颜合正在邓州那边忙着对付托雷的军队,一听到这个消息,他二话不说,立刻带着十五万大军掉头往京城赶,打算去救急。

没想到托雷带着军队一直跟在后面捣乱,两伙人打着打着就到了河南均州的三峰山。完颜合达本来都快把托雷的部队困在三峰山的山谷里了,可谁成想,窝阔台的救兵这时候到了,一下子把金军给反包围了起来。

这时候,天上猛地下起了大雪,女真人因为急着赶路,粮食和保暖衣服都没带够,被敌军包围后,心里头那叫一个绝望。蒙古人,故意留了个去钧州的口子,金军一看,以为是逃出生天的机会,慌忙就往那儿窜。结果半道上,蒙古人一下就把他们给截住了,金军立马乱了套,大败而逃,死伤惨重。

在三峰山那场大战里,金国最厉害的部队被打得差不多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这些有名的大将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只有完颜陈和尚拼了命杀出重围,带着忠孝军剩下的人逃到了均州城里。

蒙军立刻抓住机会,一举拿下了均州,跟城里的金军打了一场硬仗。

完颜陈和尚看到忠孝军已经没了,金国也快不行了。这位勇猛无比的将领,不愿意再像流浪狗一样到处逃,然后窝囊地活着。他也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死在乱军堆里。所以,在巷战停下来的空档,他干了件让人震惊的事儿——他自个儿站出来,直接去找托雷的中军大帐了。

后来蒙古人来劝完颜陈和尚投降,他态度强硬,坚决不降,只求速死。哪怕蒙古人对他动用了折骨割脸的残忍刑罚,他仍旧不停地大骂,直到最后吐血身亡,去世时才四十一岁。

身高七尺热血满腔,男子汉到死心硬如钢。在那国家快要倒塌的时候,女真族最后的一位猛将完颜陈和尚,豁出性命守护了自己的荣耀。他追求仁德,得到了仁德,这是多么英勇!

那年六月,完颜陈和尚在均州为国捐躯的事儿传到了金朝朝廷。金哀宗完颜守绪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勇猛,特地下了道旨意,追封他为镇南军节度使。不仅如此,还让人给他塑了尊像,建了个褒忠庙。另外,还在庙里立了块碑,上面刻着《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死节碑》,详细记录了他的英雄事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