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云捧杯金像奖影帝,释放三大信号,香港电影加速没落
4月28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落下帷幕。奖项归属没有什么悬念,《九龙城寨之围城》包揽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成最大赢家;《破·地狱》捧杯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个奖项,最佳男主角颁给了《爸爸》刘青云,这是他第四次捧杯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前三次分别为2007年《我要成名》、2015年《窃听风云3》和2023年《神探大战》。
香港电影陪伴我成长,从吴思远的《鹰爪铁布衫》启蒙,成为香港电影死忠粉差不多近30年,但这届金像奖、特别是刘青云拿影帝这事儿,却让我第一次深信不疑的感慨,香港电影离死不远了。
“香港电影已死”这句话说了很多年,我从来都嗤之以鼻。
1999年张学友在友个人演唱会上说“香港人适应能力很强,应变能力好快,无论怎样的环境都能够生存下去。”这句话形容香港演艺人士,特别是电影人再合适不过。
每当有人跟我说香港电影完了,我都会反驳说“没完,每年不都还有的看?”20多年前有救市的《无间道》,陈木胜离开前有引以为傲、掀起观影热潮的《怒火重案》,前几年有黄子华焕发第二春的《毒舌大状》《饭戏攻心》,以及去年上映、这届金像奖拿走大部分奖项的《九龙城寨之围城》和《破·地狱》。
电影上映的时候还没觉得,但金像奖从提名到颁奖,反复的背刺影迷、让观众失望,以及整个颁奖典礼的寂寥和凋敝,让我不得不承认,香港电影真的离死不远了。
一、香港电影正在“物理死亡”中
纵观这届金像奖各个奖项的入围影片,仿佛都在反复对影迷说七个字:“没办法,就这样吧。”
提名最佳电影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爸爸》《看我今天怎么说》《破·地狱》和《从今以后》,就是这届金像奖能拿得出手的五部港产片,其他入围作品如《虎毒不》《久别·重逢》《我谈的那场恋爱》等,更像是撑场凑热闹的边角料,如果放到二十年前,根本就没什么入围的机会。主办方大概是意识到内地电影人不太可能过来参加捧场,所以这一届基本把合拍片拒之门外,结果显得整个入围评选都过于寒酸,本土港片真的没几部了。
提名的作品少,导致不少奖项含金量不够,甚至入围名单都略显尴尬。最重头的最佳电影,提名的五部作品真的能对得起“最佳”两个字吗?
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五位演员,实在是乏善可陈,很像是随便给了卫诗雅,然而她在《破·地狱》里饰演的女儿,其实是电影最大的败笔,导致她的表演都始终处于拧巴和矛盾之中,看不到信念感。
最让人难过的是最佳动作设计,曾经靠武侠动作在东南亚大杀四方的香港电影,竟然凑不足五部动作片,严格来说其中只有《九龙城寨之围城》和《误判》有资格提名,还都是甄家班的设计,《破·地狱》提名是因为破地狱舞剑舞的好?《焚城》提名是因为摔的真?如果我是甄子丹,看到这个提名都会觉得被侮辱。
金像奖从提名到颁奖,折射出的是香港电影的没落、片荒、大势已去,这是在ICU里最后的挣扎。
二、香港电影已经丧失了生存土壤
古天乐说自砍片酬也没人投资,王晶坦言没有什么能拍的电影项目,就连纵横影坛数十年的幕后大佬向华强,都投奔内地上综艺赚钱。内地电影市场的“大海”都没水了,香港电影市场的“小河”无可避免的干涸。
当年整个东南亚的市场,已经萎缩至仅剩香港本土一隅,香港电影人想要活下去只有两条路,或迎合内地观众审美,北上打造合拍片,内地经过20多年的虹吸,有本事、有号召力能拉到投资的导演基本都北上了;另一条路就是固守香港拍小成本电影,日复一日的等着消亡。
没有生存土壤,也不可避免的面临人才断层、行业凋敝的窘境,这届金像奖的入围影片《武替道》就是聚焦困境的电影,而四度拿影帝的刘青云,更让人确认“港片已死”。
一方面,刘青云已经六十多岁,提名演员中最年轻的也超过四十岁,说明香港电影推不掉陈也没能出新。刘青云自己也清醒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获奖感言感谢台下的前辈们,说“如果你们不来,我就是前辈了。”
另一方面,没有生存土壤,也让优秀的本土导演无路可走。
这次帮助刘青云拿影帝的《爸爸》导演翁子光,堪称“金像奖制造机”,他编剧的《僵尸》让惠英红拿到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导演的《踏血寻梅》包揽了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男女配角,《风再起时》让许冠文捧杯最佳男配角,《正义回廊》拿到了新晋导演,同时提名了各大演员奖项。
然而,大投资的《风再起时》票房折戟、内地惨败,这部电影仅主演的片酬就耗资过亿,这让有理想、有志气的翁子光,再也没有机会启动下一部大制作的香港电影,只能拍《爸爸》这样的低成本影片,连进入内地市场的机会都没有。看了下翁子光接下来的计划,合作黄景瑜、秦霄贤、朱亚文、姚晨……翁子光也要到内地找饭碗了。
三、香港电影正在“精神死亡”
华表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撞期,前者霸占热搜,后者仅刘青云四度拿影帝有一点关注度,而拿到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惠英红,在华表奖上领优秀女演员奖。
这不能归咎于当年那次“事故”后,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内地失去了直播资格,而是香港金像奖已经越来越少人关注了。香港电影死忠粉那几代人,入土的入土,衰老的衰老。
我一个香港电影研究专家朋友跟我讲,他儿子在看到《无双》时,才很兴奋的告诉他“我发现了一个很厉害的演员,他叫周润发!”
给上中学的女儿看《无间道》,她看了二十分钟换成了《时光代理人》;
和当年香港电影论坛的网友们一起吃饭,大家更多是在吐槽,并认为金像奖应该改两年一届。
我们常说,人去世后,周遭人对他的怀念最多不会超过三代。徐克和施南生拿了终身成就奖,当精神矍铄的尔冬升、自嘲的刘青云都老到退休,还有人会记得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吗?比丢掉市场更恐怖的是丢掉人心,当年轻人都不再有香港电影的概念,市场就不可能回来了。
网友评论
-
2025-04-28 22:52:58
早就死了
-
2025-04-28 19:43:49
香港电影已经死了很多年了,这些年上映的几乎都是烂片
-
2025-04-29 10:07:06
香港电影的辉煌是内地特殊时代下人才流失造成的,香港电影从业人员,演员,导演,编剧,摄影,道具,不是内地过去的,就是祖籍内地,再吸引湾湾和东南亚一批人才,才造就了东方好莱坞,没有内地持续输血,靠那一块屁大的地方,能有什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