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呼吁车企重视安全性能,别只追求百公里加速,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圈最近真是热闹得像开了锅,事故频发,让人心里直打鼓,咱老百姓买车,图的不就是个安全吗?
可现在这新能源车,动不动就爆出点“幺蛾子”,你说这“速度与激情”固然重要,但“安全第一”的底线,是不是更得牢牢守住?
一、人命关天!安全事故频发引发的行业反思
要说最近的新能源车,那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隔三差五就得在新闻上看到点让人揪心的事儿。
先说那刹车失灵,好家伙,一脚踩下去,纹丝不动,眼瞅着就要追尾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碰个稀巴烂,重则人仰马翻,想想都后怕。
再说说那电池起火,那画面,简直跟好莱坞大片似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烧的不仅是车,更是人心惶惶。
就这些事故,一次两次还能说是小概率事件,可次数多了,谁心里不犯嘀咕?
咱老百姓买车,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可不是为了买个“定时炸弹”啊。
这舆论的风向标,那可是说变就变,之前大家还都盯着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现在,安全成了头等大事,毕竟,命才是革命的本钱,其他都是浮云。
二、语出惊人!余承东的“逆风”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在大家伙儿都人心惶惶的时候,余承东又出来“搞事情”了,一句“安全才是硬核卖点”,直接把那些还在死磕百公里加速的车企给怼了回去。
他说,咱们是在马路上开,不是在赛道上开,要那么快的加速干啥?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这话一出,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人点赞,说余承东务实接地气,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也有人吐槽,说他太保守,新能源车不快还叫啥新能源车?
甚至还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华为这是给自己加速不行找借口吧?
这舆论,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不得不说,余承东这番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也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汽车的本质。
不过说实话,余承东敢这么说,那也是有底气的,毕竟,华为在智能和安全技术上,那可是下了血本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硬家伙”。
三、另辟蹊径!为什么“速度迷思”盛行?
要说这汽车圈,那也是个“名利场”,大家都想争个“C位出道”,但要说这“速度迷思”为啥这么盛行,那还得从车企的“速度焦虑”说起。
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车企们恨不得把自家的车吹成“地上最强”,啥百公里加速2秒多,啥“超跑杀手”,听着是挺唬人,但真能用上的又有几个?
厂家宣传的时候,恨不得把车主都想象成F1车手,天天在赛道上飞驰。
可现实是老百姓买车,99%的时间不就是在城市里通勤、接娃、买菜,或者周末自驾游。
而且,消费者也容易被“性能至上”的营销给忽悠了,觉得加速快就是牛,其他方面就无所谓了。
但其实,这“2秒俱乐部”的背后,那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要堆电池、堆电机,成本蹭蹭往上涨,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所以说,这“速度迷思”,其实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说实话。
四、安全至上!安全不只是气囊!真正的安全“黑科技”
要说汽车安全,那可不是简单的多几个气囊就完事了,真正的安全,那是要靠“黑科技”来加持的。
先说这主动安全技术,AEB、车道保持、盲区监测,这些功能,那可都是防患于未然的“神器”,能在关键时刻帮你避免事故的发生。
AEB,自动紧急刹车,顾名思义,就是在你来不及反应的时候,自动帮你踩刹车,避免追尾或者撞到行人。
车道保持,就是在你走神的时候,自动帮你把车拉回正道,防止偏离车道。
盲区监测,就是在你变道的时候,提醒你后方是否有来车,避免发生碰撞。
再说这被动安全技术,高强度车身、电池防撞设计,这些都是在事故发生后,保护你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强度车身,就像一个坚固的“金钟罩”,能有效吸收撞击力,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
电池防撞设计,能防止电池在碰撞时发生起火或者爆炸,避免二次伤害。
当然,还有华为的安全“底牌”,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这些技术,那可是能从根本上提升汽车安全性的“杀手锏”。
五、战略布局!余承东的“安全牌”,是华为的“突围”之路?
要说余承东这次“高调”喊话,那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背后可是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的。
大家都知道,华为不造车,但要“帮助车企造好车”,那怎么帮?靠的就是技术赋能。
华为与车企合作,聚焦技术优势,把自己的智能和安全技术融入到汽车产品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余承东的“安全牌”,就是华为的“突围”之路,通过强调安全,来打造华为的品牌特色,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你想想,现在新能源车市场这么卷,大家都盯着续航、加速、智能驾驶这些“显眼指标”,但安全这块,有时候反倒被忽略了。
这时候,华为站出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那不就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吗?
而且,华为在安全技术上的积累,那也是有目共睹的,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硬家伙”,能让消费者更放心地选择华为的产品。
六、回归正途!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才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话说回来,咱老百姓买车,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赛车,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车企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保障消费者权益,这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正途。
汽车行业也应该反思一下,从“速度至上”到“安全至上”,回归汽车的本质。
7、事件补充:
7.1 2023年8月,东莞松山湖,余承东公开表示“智选模式”的成功,并认为未来汽车行业将走向深度合作的模式。
他强调,华为将继续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这充分说明华为和车企的合作是强强联合,并非单打独斗。
7.2 2022年12月,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正式发布AITO问界M9,并表示该车型将搭载华为最新的智能化技术。
他强调问界M9在安全、舒适和智能化方面的全面提升,并宣称其为“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这无疑是对华为汽车安全技术的一次实力背书。
7.3 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余承东亲自站台,为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赛力斯SF5车型宣传。
他表示,华为将把其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赋能给汽车行业,共同打造更好的智能汽车产品,这代表着华为正式进军汽车行业,也表明其致力于用技术改变汽车安全的决心。
7.4 2020年10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宣布华为将推出HiCar智能车载系统,并向开发者开放相关接口。
他表示,HiCar将连接手机和汽车,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这表明华为不仅仅关注硬件安全,也在软件层面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7.5 2019年上海,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为不造车,但将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他强调,华为将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这清晰地表明了华为作为技术提供商的角色,以及其在汽车安全领域的技术投入。
7.6 2024年4月,北京车展上,余承东再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表示华为将继续加大在安全领域的投入,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汽车产品。
他还呼吁整个行业共同关注汽车安全问题,共同推动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这再次印证了华为对汽车安全的长期承诺和责任担当。
希望未来的汽车,不是“速度机器”,而是能让咱老百姓安心出行的“安全堡垒”。
毕竟,安全这东西,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可真到了关键时刻,那就是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