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娃自由被 “停车费” 绑架?上海家长灵魂发问:这钱凭啥交?
上海街头,一场因停车费引发的 “无声战役” 正在学校门口悄然上演。当智慧道路停车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校园周边,家长们却皱起了眉头 —— 接个孩子还要付停车费,这笔钱花得实在让人心里 “硌得慌”,关于其合理性的争议也随之甚嚣尘上。
对家长们来说,钱包最先 “抗议” 起来。单次停车费不过几元钱,看似微不足道,可架不住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接送。有精打细算的家长掏出计算器一敲,好家伙!工作日每天两趟接送,一个月下来停车费轻轻松松突破百元大关,相当于白扔了好几袋大米,这搁谁心里能舒坦?更让人头疼的是,停车习惯的 “大地震”。过去校门口 “即停即走” 的默契,就像被突然按了暂停键。现在家长们站在校门口,一边伸长脖子焦急地张望着孩子的身影,一边还得时不时低头瞅瞅手机上跳动的停车计时,整个人像被上了发条的闹钟,紧张得不行,连和孩子好好说句话的功夫都没有。
管理方推行智慧停车系统,初衷是想给城市管理按下 “快进键”,让学校周边的停车乱象不再 “野蛮生长”。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不少家长为了省下这几块钱,直接把车往路中间一停,管它是不是交通要道,原本就拥堵的校门口瞬间变成了 “停车场”,喇叭声、抱怨声此起彼伏,交通状况雪上加霜。而且全自动化收费就像个 “铁面无私” 的机器人,完全不通人情。有家长曾因为孩子班级临时开会,多等了十几分钟,结果申诉无门,只能默默吞下这笔 “冤枉钱”,这无疑让家长和管理方之间的矛盾 “火上浇油”。
这场争议想要画上圆满的句号,关键还得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 “中间地带”。不妨给智慧停车装上 “人情味” 的开关,设置 “学区停车豁免时段”,或者划定 “接送缓冲免计费区”。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道路畅通无阻,又能让家长们安心接娃,让智慧管理真正暖到大家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