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已经存在了五千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没有美国”
互联网如果代表着一种思想,跟一个精神分裂的人非常相似。
从国家国际大事到家长里短,网友们总能分享出几乎完全对立的两种观点。关于近期美国提高从各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这件事,网友们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一部分网友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美国是我们这代要需要去抗击的敌人。另一部分网友认为,如果美国不买的商品,那么我们庞大的产能,要如何消化掉?我会不会没了工作、无法养家糊口?我们生活在一个多重博弈的时代,博弈而非斗争,才是上下沟通的关键词。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一位所谓的学者,在公开平台上表示:我们不在乎!中国已存在了五千年,在大部分时间里根本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而我们依然生存了下来。当然,如果你对历史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你会发现,真正贯穿中国历史的,只有一个词:饥饿。但凡一个官员,能够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饥饿带来的影响力,便能千古流芳,最典型的当数张养浩的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帝王,在任时只要能够保证大部分人的吃饭问题,不至于饥民四起,那就值得一个盛世的称号。哪怕进入了信息时代,饥饿,仍然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全球饥饿指数,旨在用数据来描述各国的饥饿程度。数据显示,我国一直到2010年前后,才实现了饥饿指数低于5%的目标(基本消除饥饿)。所以,所谓五千个文明,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不饿饭),满打满算,不过二十年时间。除了饥饿指数外,另一个可以用来衡量吃饱饭的标准,叫人均GDP。太久远的年份,没有可量化的数据。世界银行收录了1960年以来的各国人均GDP数据,结合当年的世界平均值,我们能得到人均GDP占世界平均值的比重,用于准确感受我国的发展情况。再将历年来的大事,标注在这条曲线上,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是什么因素带给我们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