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总和自己较劲是太“拧巴”,读懂这3句话,停止内耗
有些人,总是喜欢和自己较劲:
比如,明明很努力,却总觉得不够好,永远在自我怀疑;
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于是处处讨好,最后累得半死;
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反复纠结“如果当初……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你也这样,那你可能正活得“拧巴”。
内心充满矛盾,既想向前走,又不断回头看,既渴望被认可,又害怕被评判。
心理学上,这种状态被称为“自我消耗”。意思就是说,你的能量没有用在成长上,而是浪费在无休止的内耗中。
今天,跟你说3句话,希望帮你解开“拧巴”的枷锁。
1、允许自己“不够好”,你才能真正变好
很多人活得累,是因为总在追求“完美”。就像有些人,对于某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
但现实是,没有人是完美的,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让你寸步难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完美主义者的焦虑水平往往更高,因为他们的大脑长期处于“自我批判”模式,稍有失误就会陷入自责。
朋友小敏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工作上哪怕一个小错误都能让她失眠。
有一次,她负责的项目出了个小纰漏(其实根本不影响结果),她却连续一周自我攻击:“我怎么这么蠢?领导肯定觉得我不行!”
结果,她的焦虑导致后续工作频频出错,最终真的被领导约谈。
《被讨厌的勇气》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分享给大家: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所以,别再拿“完美”折磨自己了。
你要允许自己犯错,因为错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做错一件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更要允许自己“暂时不够好”,这样你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远。
2、别人的看法,其实没那么重要
活得拧巴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比如,说了一句话或做了一件事后,就开始内耗:
“我这么说,TA会不会不高兴?”
“我这样做,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奇怪?”
“万一被拒绝/被嘲笑怎么办?”
但真相是,别人根本没你想的那么关注你。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人群的焦点,其实在别人眼里,你只是背景板的一部分。
所以,别再为别人的看法拧巴了。喜欢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一点失误就讨厌你。
而不喜欢你的人,你再讨好也没用。活得洒脱一点,生活会轻松很多。
3、过去无法改变,但你可以改写它的意义
拧巴的人,常常被困在“如果当初……”的执念里:
“如果当初选了那个工作,现在会不会更好?
“如果当初没分手,现在会不会更幸福?”
“如果当初再努力一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事实是,反复咀嚼过去,只会让你错过现在。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
读者@小雨曾说,她因为高考失利,一直觉得自己“人生完蛋了”。
十年过去,她依然在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却始终不敢改变,因为总想着“如果当年考好一点,现在就不会这样”。
直到某天,她看到一句话:“你不能用过去的失败,惩罚未来的自己。”
她才终于醒悟,开始学习新技能,转行做了自己喜欢的设计师。
美剧《我们这一天》里有句台词:
“生活不会总是给你想要的,但你可以用已有的,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
所以,别再让过去绑架未来了。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专注你能改变的部分。人生的方向盘,始终在你手里,要怎么转向,始终由你自个决定。
活得舒展,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和自己较劲了。人生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活得舒展一点,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一点。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