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回应“保安出身”:属实,我以前在保卫科看大门

推荐 03-21 阅读:0 评论:0
赵普最近又火了。这个曾经让全国观众记住他哽咽声的主持人,现在天天在短视频里跟网友唠嗑。前两天他专门跑到安徽体育馆大门口拍视频,说起当年在这儿看大门的往事,评论区立马炸了锅。有人说他保安逆袭真励志,也有人阴阳怪气说现在保安都能当央视主持了。要我说,这些爱贴标签的人真该好好听听老赵的故事——这哪是什么逆袭剧本,分明是个普通人拿命跟生活较劲的真实人生。咱们先把时间倒回1994年。那时候的赵普刚退伍,捧着体制内的铁饭碗进了安徽省体育馆人事科。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像个皮球似的被各个科室踢来踢去。气象局待过,电视台也晃荡过,最后被发配去看大门。现在网上总说他是保安出身,其实那时候叫保卫科干事,穿着制服坐门房,比现在小区保安威风多了。但老赵自己看得明白,这就是单位给他留的最后体面。那会儿他天天盯着大铁门发呆,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群,心里跟猫抓似的。谁也不知道,这个坐在传达室的小伙子兜里总揣着本《播音发声技巧》,得空就躲墙角练绕口令。

要说赵普这人轴得很。别人看大门就是混日子,他偏要把这活儿干出花来。有次电视台来拍运动会报道,他凑上去跟摄像师傅套近乎,帮着扛三脚架、递话筒。一来二去混熟了脸,还真让他偷师学了几招镜头语言。后来馆里人都说,小赵看大门看得比谁都认真,连只野猫溜进来他都能说出几点几分从哪个门缝钻的。这种死磕的劲头,终于在三年后把他从传达室磕进了北京广播学院。那年他25岁,比同班同学大出一截,可上课永远坐第一排,食堂打饭都在背新闻稿。

进了央视后的赵普更是个"拼命三郎"。2008年汶川地震那场直播,全国人民都记得他红着眼圈念伤亡数字的模样。当时导播间急得跳脚,生怕他情绪失控,可老赵硬是咬着牙把新闻报完了。下了主播台,他躲进厕所抽了自己俩嘴巴——既恨自己没控制住情绪,又气那些说主持人就该冷冰冰的规矩。这种真性情,后来在"毒胶囊"事件里彻底爆发了。他半夜发微博揭黑幕,字字带血,吓得台领导第二天就把他节目撤了。现在想想,要不是这股子轴劲,他可能早就成了新闻联播里的机器人。

离开央视这事儿,老赵自己倒是看得开。有回喝酒他说,当年在保卫科看大门的时候就想通了:人这辈子不能光图个安稳。现在他回安徽搞非遗保护,整天跟做歙砚的老匠人混在一起。有次直播卖货,他举着块砚台讲了俩小时徽州文化,卖出去三块,还被网友笑称"最惨带货主播"。可他乐呵呵地说,这三块砚台养活了老师傅三个月,值了!要我说,这才是真本事,比在央视念稿子难多了。

现在网上总有人争论,说赵普算不算逆袭成功的典范。要我说这些人压根没看懂他。从退伍兵到看大门的,从央视名嘴到非遗贩子,他这辈子压根没按剧本走。哪是什么逆袭,根本就是活明白了——该较劲的时候死磕到底,该放手的时候绝不恋战。就像他当年在体育馆看大门,别人觉得是人生低谷,他倒觉得那是最清净的学习时光。现在年轻人总爱说"躺平",要我说该跟老赵学学怎么"卧薪尝胆"。门房里有本《播音技巧》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本书都不愿意带进去。

话说回来,咱们身边不也有这样的"赵普"吗?可能是你家楼下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也可能是单位里那个总爱"多管闲事"的老会计。职业歧视这事儿,嘴上说着讨厌,可多少人看见外卖骑手考上研究生就惊呼"逆袭",看见白领辞职卖煎饼就说"沦落"?要我说啊,工作哪有高低贵贱,关键是你有没有把眼前的事做出花来的劲头。赵普要是当年在保卫科混日子,现在也就是个退休老门卫,谁会关心他是不是当过兵?

最后跟大伙儿唠句掏心窝的。我写赵普的故事,不是要灌什么鸡汤。是想起我二舅,当年下岗后在菜市场摆摊,硬是靠卖菜供出两个大学生。现在他老人家退休了,还在社区教大妈们拍短视频。你说他是逆袭吗?要我说,这就是普通人的活法——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抓把土,拍干净了继续往前走。所以啊,下次看见保安亭里看书的小伙子,别急着给人贴标签。说不定二十年后,他又是个让你意想不到的"赵普"呢。

各位看官,您身边有没有这种把"烂牌"打好的能人?或者您自己就是现实版的"赵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要是故事够精彩,说不定下回咱们就写您的传奇!最后提醒一句:职业没有贵贱,但人生确实有高低——全看你愿不愿意在平凡里开出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