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出售港口的卖国行为辱没了祖先,国家已启动反垄断调查程序

历史 04-03 阅读:298 评论:5

李嘉诚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一个穷小子到香港首富,再到亚洲商界的大佬,他的故事听起来像是励志片的标配。可最近几年,尤其是2025年3月那桩港口出售的大交易,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说他这是“卖国”,有人觉得他辱没了祖先的光荣传统,连国家都坐不住了,直接启动了反垄断调查。

李嘉诚是谁?从潮州穷小子到商界大佬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李嘉诚这个人讲起。他1928年出生在广东潮州,家里不算富裕,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在家操持家务。那时候正赶上日本侵华,1940年潮州沦陷,他一家子逃到香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43年,父亲得肺结核去世,15岁的李嘉诚只能辍学,去塑料贸易公司打工,每天干16个小时,手上全是老茧。

1950年,他攒了5000港币,又借了点钱,开了个长江塑料厂,主打生产人造花,出口美国。那会儿香港经济刚起步,他靠着脑子活、干劲足,慢慢把生意做大了。后来,他看准了房地产的机会,1970年代开始买地,1979年还收购了英国老牌公司和记黄埔,成了第一个掌控这家公司的华人。从那以后,他的商业版图就铺开了,地产、港口、电信、能源,啥都干,全球到处都有他的影子。

网上还有个说法,说李嘉诚的祖母跟清朝名将左宗棠有关系,可能是左宗棠收养的。这事儿听起来挺传奇,毕竟左宗棠是1881年收复新疆的大英雄,爱国情怀满满。如果真有这层联系,李家跟中国的历史渊源可不浅。不过,这说法没啥硬核史料撑着,咱姑且听听,不能太当真。

到了晚年,李嘉诚2018年宣布退休,把公司交给长子李泽钜,自己退居幕后。可他退了,手上的影响力没退,这次的港口交易就是个例子。

港口出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引发这么大争议?

2025年3月4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扔了个重磅炸弹:要把全球43个核心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总价230亿美元。这里面最扎眼的,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可不是一般的货运站,而是全球航运的命脉,每年1.4万艘货轮从这儿过,占了全球海运贸易量的6%。对中国来说,这地方更关键,21%的远洋货船得靠这条道通往拉美。

这交易一公布,网上就炸了锅。有人算了笔账,说这43个港口的战略价值远不止230亿,卖得太便宜了。更让人起疑的是,这事儿没公开招标,直接私下谈妥,流程不透明,难免让人觉得有猫腻。还有人把这跟美国扯上关系,说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施压,想通过控制这些关键节点卡中国经济的脖子。巴拿马运河要是落到美国财团手里,中国货轮可能得多掏通行费,或者排队排到吐,出口竞争力肯定受影响。

网上骂声一片,有人直接喊李嘉诚“卖国贼”,说他把国家的命脉贱卖给老外。还有人翻出他祖母跟左宗棠的传闻,说左宗棠当年拼了命保疆土,他倒好,转手把港口卖了,简直是给祖先脸上抹黑。这话听着有点情绪化,但也能看出大家对这事儿有多愤怒。毕竟,港口不是普通的买卖,而是牵扯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资产。

为什么说是“卖国”?背后有何逻辑?

“卖国”这帽子扣得重,咱们得客观分析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这43个港口不是李嘉诚一个人的私产,而是他通过长和集团控制的资产,其中不少跟中国经济息息相关。比如香港的港口,早就成了中国外贸的重要枢纽,巴拿马那两个港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点。他这一卖,直接影响的不只是自己公司的账本,还有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其次,这交易的时机也很敏感。2025年,中美关系本来就挺紧张,美国一直在经济上找茬,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发展。贝莱德财团是美国金融巨头,跟美国政府关系密切,这时候接手港口,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地缘政治的博弈。网上有评论说,李嘉诚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帮着美国打压中国。

再者,李嘉诚这些年一直在“撤资”中国。早从2013年开始,他就陆续卖掉内地的物业,转头去英国买了电网、燃气公司,又在欧洲搞基建。有人统计,他从中国套现了上千亿港币,投资全跑海外去了。这次港口出售不过是延续了这个路子,但因为涉及战略资产,性质更严重,公众的反弹自然也更激烈。

最后,家族背景的传闻也火上浇油。左宗棠要是真是他祖上的恩人,那他这行为确实跟“爱国”搭不上边。虽说这关系没证实,但舆论不讲这个,人人都觉得他背叛了民族大义。

国家怎么办?反垄断调查来了

这事儿闹得太大,国家不可能不管。3月27日,外交部先表了个态,说坚决反对任何利用经济手段损害别国利益的行为。这话虽然没点名,但谁都听得出是冲着这交易去的。紧接着,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启动反垄断调查,要查查这笔买卖是不是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有没有威胁国家利益。

反垄断调查不是小事,查起来可不只是走个过场。得看长和的交易是不是形成了市场垄断,会不会让中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尤其是巴拿马那两个港,控制权一转手,可能直接影响中国远洋运输的命脉,这风险谁都得掂量。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接到通知,暂停跟长和的合作。这招挺狠,虽然不是明面上的制裁,但等于给长和上了个紧箍咒。政府还通过外交渠道跟贝莱德背后的势力接触,想把交易拦下来。结果呢,原定4月2日签的协议没签成,港媒爆料说长和内部都慌了,高层只敢说“大家明白”,不敢多透露。

市场和舆论如何反应?压力山大

市场这边,长和的股价直接坐了滑梯。3月底那几天,香港股市一开盘,长和就跌了好几个点,投资者明显不看好这交易的前景。毕竟,反垄断调查一挂在那儿,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咋判。万一交易黄了,长和还得自己扛着这些港口的运营成本,利润肯定受影响。

舆论就更不用说了,网上全是骂声。到处都是“李嘉诚卖国”的热搜,有人把他过去的撤资行为翻出来,说他早就不是“中国商人”了。还有人拿他跟其他企业家比,说人家都在支持国家发展,他却净干拆台的事。香港那边甚至有人上街抗议,虽然规模不大,但信号很明显:民意已经炸了。

反垄断调查还在进行,交易到底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李嘉诚96岁了,早就退了,公司是李泽钜在管,但这事儿的锅还是扣在他头上。

如果交易最后过了,估计得加一堆条件,比如保证中国货船的通行权,不然国家不会轻易点头。如果没过,长和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甚至经济上的报复。这事儿还可能变成个案例,提醒其他海外华人企业家:做生意归做生意,别碰国家利益的红线。

李嘉诚卖港口这事儿,说白了不只是个商业决定,而是牵扯到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的大问题。他从穷小子到首富,靠的是眼光和魄力,可这次的决定却让他晚节不保。网上说他辱没祖先,多少有点夸张,但公众的愤怒不是没道理。毕竟,港口不是普通的资产,而是国家的命脉。

国家启动反垄断调查,既是给交易踩刹车,也是给其他企业敲警钟。在全球化这盘棋里,商人赚自己的钱没问题,但要是踩了国家的底线,那就得掂量后果了。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03 17:49:30

    李嘉诚得了老年痴呆,想钱及讨好犹太人走火入魔了,老疯子。

  • 2025-04-03 18:50:41

    卖个港口,关祖先什么事?胡说八道

  • 2025-04-03 16:45:48

    别老是评头论足无意思,直接依规依法处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