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很高、实权有限,清代的銮仪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衙门?
此说确凿无误,经严谨考证,御史未曾著述有关銮仪卫的文章。当下,恰专注于清代帝后仪仗这一学术课题的研究。鉴于此契机,便与诸位于此深入探讨銮仪卫相关事宜。
銮仪卫这一机构处境颇为微妙。从品阶而言,其地位尊崇,掌銮仪卫事大臣作为该机构最高长官,与领侍卫内大臣一同,为清代仅有的两个正一品武职。然而,尽管銮仪卫品秩甚高,却缺乏实际权力。在京城众多衙署之中,它处于极度边缘的位置,未对政务运作产生实质性影响。
【銮仪卫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銮仪,就其职能而言,乃是执掌帝后车驾仪仗的机构。在明代,该职责由锦衣卫承担。至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效仿明代旧制,将锦衣卫设置为正三品衙门,其主官为指挥使,官居正三品,全面负责帝后仪仗相关事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锦衣卫声名狼藉,其恶名远扬,致使无论军民皆闻之色变。至顺治二年,基于朝臣建言,朝廷对其进行改制,锦衣卫被正式更名为銮仪卫,原锦衣卫指挥使一职亦相应变更为銮仪正使,同时增设銮仪副使。
顺治五年间,銮仪副使一职遭裁撤,旋即改设满、汉銮仪使,并将銮仪卫擢升为正二品衙门。至顺治九年,领侍卫内大臣被任命为“掌卫事大臣”;未几,便正式厘定銮仪卫官之品级与官缺。
銮仪卫的职责主要聚焦于舆卫事务的政令执行。具体而言,其需负责帝后出行时的供奉乘舆相关事宜,严格规整卤簿的秩序,精准分辨各类舆卫事物的名数,并合理安排其班列顺序,以此为帝后出入提供周全的警跸保障。
据《大清会典》载,皇帝专属之仪仗称为“卤簿”。依祭祀、朝会、出巡、狩猎等不同仪典情境,卤簿细分为大驾、法驾、銮驾及骑驾四类。其中,“大驾”规格最为尊崇,乃皇帝出巡之际所备仪仗。需注意,后世“大驾光临”这一表述,虽沿用“大驾”一词,但其义已演变为对远道而来宾客的敬称,与原本作为皇帝仪仗的“大驾”概念有所不同。
于宫廷礼制中,皇太后与皇后所使用之仪仗,被称为“仪驾”;皇贵妃与贵妃所使用的,名为“仪仗”;而妃与嫔所使用者,则称作“彩仗”。此类专供帝后使用的仪仗器物,在日常状态下,由执掌宫廷卤簿等事务的銮仪卫负责妥善保管。每逢需用之时,銮仪卫会预先精心陈设,届时亦有侍卫各司其职,提供相应服务。
【銮仪卫官职设置】
在清代官制体系中,銮仪卫的最高行政长官乃掌卫事大臣,其官阶为正一品武职。彼时,各衙署之等级划分遵循定制,以其最高长官的品级为基准。例如,大学士官居正一品,故而内阁被界定为正一品衙门;而六部的最高长官品级为从一品,相应地,六部便被归为从一品衙门。
銮仪卫的架构与品级设定具有独特性。从品级体系来看,掌卫事大臣位居正一品,然而,銮仪卫整体却为正二品衙门。其缘由在于,掌卫事大臣一职系皇帝通过特简方式任命,并且在清初时期,该职位通常由领侍卫内大臣兼任,此种情形类同于大学士兼管部务之制。
銮仪卫的实际执掌者为銮仪使,满、汉各设一人,官居正二品。其僚属依品秩从高到低,分别有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及笔帖式等官职。这些官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仪仗的陈设与保管等事务。
銮仪卫在机构设置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整性。它由左、右、前、后、中与驯像六所,以及旗手一卫共同构成,共计六所一卫。在此基础上,于所和卫之下分别设有二司,总计十四司。接下来,针对其具体分工进行阐述。
左所编制如下:置掌印冠军使一名,官阶正三品,由满洲人担任;掌所事云麾使一名,官阶正四品,由汉军充任。其下分设两个部门。銮仪司,设掌司印云麾使一名,为满洲人,官居正四品;另设掌司事治仪正一名,汉军出任,官阶正五品。驯马司,掌司印云麾使由满洲人担任,亦为正四品;此外,该司还设有治仪正,其中满洲四人,汉军三人;整仪尉则有满洲二人、汉军八人,皆为正六品。左所主要职责在于执掌奉辇舆,并负责车驾等相关器物的设置与管理。
右所机构配置如下:任职掌印冠军使者,为满洲籍一人;而负责掌管所内事务者,乃汉军籍云麾使一人。其下分设两个司署:其一为擎盖司,掌司印者为满洲籍云麾使一人,主持司内事务者为汉军籍治仪正一人;其二为弓矢司,同样掌司印者为满洲籍云麾使一人,司内事务则由汉军籍治仪正一人负责。右所之职责范畴涵盖掌管诸如伞、盖、刀、戟、弓、矢、枪等兵器,以及绘有鸟兽图案之旗帜。
中所之职司架构如下:于领导层,设掌印冠军使一职,由满洲籍人员充任;另设掌所事云麾使一员,任用汉军籍人士。其下分设二司。其中,旌节司设有掌司印云麾使,此职亦由满洲人出任,同时设掌司事治仪正,由汉军人员担任。幡幢司同样如此,即设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人)与掌司事治仪正(汉军)各一名。中所主要执掌设麾、氅、旌、幡、幢、帜、钺等器具,以及仪仗所需马匹相关事务。
前所之建制为:置掌印冠军使一职,由满洲人员出任;设掌所事云麾使一员,任用汉军人士。其下另辖二司:一为扇手司,设掌司印云麾使一名,亦为满洲人担任,掌司事一职则由汉军治仪正充任;另一为斧钺司,掌司印云麾使由满洲人担当,掌司事者为汉军治仪正。前所负责掌管诸多器物,其中金器有八件,计有金瓶两件、金盘一个、金壶一具、金盒一件及金鈩两对;此外,还掌管金交椅、金方杌,以及扇星、御仗、引仗等物,举凡奉舆之器、列静鞭等皆归其管理。
后所编制如下:置掌印冠军使一名,由满洲人担任;掌所事云麾使一名,由汉军充任。其下分设两个职能部门:其一为班剑司,设掌司印云麾使一名,任职者为满洲人,另设掌司事治仪正一名,由汉军出任;其二为戈戟司,同样设掌司印云麾使一名(满洲人),掌司事治仪正一名(汉军),此外还配备整仪尉两名,皆为满洲人。后所主要负责掌管旗、瓜、吾仗等物件。
驯象所,置掌印冠军使一职,由满洲人出任一名;并设掌所事云麾使,由汉军一人担任。其下分设二所,其中东司设掌司印云麾使,亦为满洲人一名,另设掌司事治仪正,由汉军一人充任。驯象所主要司职掌管朝象、仪象,负责象只的饲养工作,同时兼管行幸乐与前部乐的保管事务。
旗手卫编制中,设有掌卫冠军使,其中满洲籍一人,汉军籍一人,此二人共同掌理卫事。其下分设左、右二司。左司配置掌司印云麾使一名,由满洲人担任;同时设有掌司事治仪正一名,由汉军充任。与之类似,右司亦设掌司印云麾使一名(满洲籍),以及掌司事治仪正一名(汉军籍)。旗手卫之职责涵盖掌管卤簿乐,负责鸣钟鼓事宜,兼司值更等事务。
除七所十四司架构外,还设有冠军使二员、云麾使二员、治仪正六员以及整仪尉十六员。具体职责分工明确,冠军使主要承担祭祀典礼中的陪祀任务;而云麾使、治仪正与整仪尉诸员,则分别司职内库与外库所藏仪仗用品的管理事务。
在清朝官制体系中,銮仪卫职官架构内,自掌卫事大臣至笔帖式,人员总计134名。宣统元年时,鉴于需避讳溥仪之名,銮仪卫遂更名为銮舆卫,其中,銮仪使亦相应改称銮舆使,而治仪正与整仪尉,分别更易为治宜正与整宜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