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潮来袭,二手房跟涨,买房人该追还是该等?

房产 03-25 阅读:1 评论:0

合肥将在3月28日进行一轮土拍,共有市区、肥西县5宗居住用地、2宗商业用地出让,据了解有11家房企报名,其中包河区地块有6家房企争夺、瑶海区3家(不完全统计,以土拍为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进入2月下旬以后,土地市场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疯狂竞速,地王频出。

3月25日上午刚刚结束的杭州土拍上,杭州地价再创新高,原水电新村地块经过10余家房企72轮凶猛角逐,总终成交总价52亿元,楼面价77409元/㎡,溢价率69.86%,登顶杭州最贵地价宝座。

而杭州新房市场更是热度攀升,千万级房源触发 164 个月社保排序,核心地段 + 优质产品的项目,更是出现了令人咋舌的“盲摇” 现象。

除了杭州,其他城市也不遑多让。

2月26日,上海静安寺社区一宗居住用地成交,楼面价高达162338元/㎡,超过2024年8月融信静安中兴社区地块的14.3万/㎡,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房地产史上的最贵楼面价地王!同日,天津和平区山东路津和山地块以2.96亿元成交,楼面价43449元/㎡,溢价率8.82%,创下了自2018年以来天津全市范围内的新单价“地王”。

3月11日,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地块,经过十余家知名房企130余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7亿总价成交,楼盘面高达31700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70.4%,由此晋升为成都新的单价“地王”,也是成都土拍史上,第一宗楼面价突破3万元的住宅用地。

3月18日,11家开发商角逐北京树村地块,最终,耗时2个小时49分,经过274轮举牌,以75.02亿元成交,折合楼面价10.23万/㎡,北京首次出现10万+的楼面价,刷新北京土地价格记录。

……

而在二手房方面,今年多个城市也表现突出,截止3月23日,上海二手房累计成交21749套,日均成交约946套,有7天单日成交破千套,如果按这个趋势,3月有望突破3万套。

成都表现同样不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成都新房、二手房价格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3月份二手房成交已破2万套大关,更创下了单日最高成交记录。

回到合肥市场,开年后二手房交易量同样涨幅惊人,贝壳指数显示3月1-24日已经成交2713套,日均113套。

按这个数据的话,3月整体成交将有望突破3500套,将达到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销量仅指贝系平台成交,不代表合肥所有二手房)

不过在土地市场上,2025年合肥虽然分别在1月、2月有过两次供地,但地块数量少,位置也相对一般,并未产生新的地价记录。

目前合肥单价、楼面价记录为2024年供应的红四方地块。

2024年12月19日,政务区黄金地块红四方08、09号入市供应,08号吸引7家房企报名,经过上百轮的拉锯战,最终被合肥轨道以3350万元/亩的单价、27917元/平米的楼面价竞得,创造了合肥土地单价、楼面价双记录。

同日竞拍的红四方09号地块,单价和楼面价也分别达到了3050万元/亩和25417元/平米,虽未创造新记录,但也打破了2月28日滨湖招商玺地块创造的单价、楼面价记录。

短短一年时间,单价、楼面价记录3次被改写,不过在总价方面,由于近年毛细路网规划,地块面积普遍偏小,总价记录依然还是2016年3月24日,文一塘溪津门创造的76.89亿,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再被改写。

分区域来看,滨湖区单价、楼面价记录是滨湖招商玺2024年2月底创造的,单价3006万元/亩,楼面价25050元/平米;

政务区则是上文提到的合肥轨道红四方双地块,时隔9年打破了2015年融创壹号院创造的单价2850万/亩、楼面价17100元/平米的双记录;

高新区的单价、楼面价记录,依然还是2016年7月份由北雁湖金茂湾创造;

包河区单价记录是置地瑰丽公馆的2662万元/亩,楼面价记录则是伟星天元的21494元/平米;

庐阳区与高新区类似,单价、楼面价记录也是出自2016年,来自上坤海棠四季和海亮唐宁府;

蜀山区的土地单价记录,是2015年国购w1503地块的2590万元/亩,招商天青臻境则打破并保持了楼面价记录,楼面价14156元/平米;

瑶海区瑶海单价/楼面价双记录则由保利海上明悦于2016年创造并保持至今;

经开区单价记录有两个楼盘,均属于皖投项目,分别是皖投云启锦上和皖投06号安澜府,远大上湖居则保持了楼面价记录;

新站区、肥东县、肥西县和长丰县单价、楼面价记录也同样均在2016年创造并保持至今,肥西地块曾创造过1860万元/亩的高价,肥东也达到过1650万元/亩。

最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从未如此鲜明,一边是核心城市“地王”频出,楼面价屡破纪录。另一边是多数非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依旧平静,折射出当下地产市场的深层逻辑:土地价值不再普涨,而是加速向少数城市、少数地段集中。

这场“地王盛宴”,看似热闹,实则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能参与的游戏者越来越少,而普通人离核心区的新房,或许只会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