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给中国回信了!声称要再给中国一个机会,还想中方接收飞机
前言
由于美方的不断打压遏制,我国前几日采取了坚决的反制行动,连退两架波音飞机!
4月23日波音公司予以回应,其首席执行官证实“由于美中贸易战,中国已停止接收新飞机”。
他声称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公司的复苏,愿意给客户一个机会继续接收飞机,甚至还“威胁”说在中国航空公司归还两架飞机后,公司将停止为其制造飞机。
此等言语简直荒谬,波音公司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强硬?
波音的回应
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回应时明确指出,中国之所以暂停接收新飞机,主要是归咎于“关税环境不友好”。
他强调2025年波音对华有约50架飞机订单,若中国继续暂停接收,波音将把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这一强硬表态看似充满底气,实则是波音在复杂局势下的无奈之举。
因为从财务角度来看,波音近年来亏损严重,尤其是2024年亏损高达140亿美金,大规模亏损迫使其急切寻找资金来源。
所以波音急需通过交付飞机来缓解现金流压力,而中国市场对其营收和利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波音试图通过强硬表态向中国政府和企业施压,试图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和市场准入方面做出让步,以保障其在中国市场的既得利益。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4 三架飞机被“退货”,波音CEO还在“嘴硬”
此外波音的这一回应也可能是为了向其他潜在买家发出信号,表明即便中国市场暂时受阻,但波音国际贸易争端中仍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和市场竞争力。
从而避免因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影响其与其他客户的交易关系,以维护其全世界的市场份额。
简而言之,波音所做的这一系列回应其实是想要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那么面对波音的强势回应,我方是什么样的做法呢?
信息来源:浙江在线 2025-04-24 波音证实:中国已停止接收新飞机
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波音公司如此的“威胁”,中国航空市场展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国内航空公司也在积极配合国家政策,采取了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的措施。
不仅有之前厦航的两架波音飞机退回美国,这两天还有国航的一架波音737Max飞机从舟山波音完工中心飞往西雅图,吉祥航空也推迟接收波音787飞机。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2025-04-24 波音继续卖资产
这些举措也展现出中国民航业在保障飞行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此外中国空客市场份额在持续扩大,其产品性能和售后服务逐渐得到认可,为填补市场空缺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中国商飞的国产C919飞机量产化进程加速,不仅缓解国内民航市场对进口飞机的依赖,更为中国航空产业的自主发展赢得了空间。
不仅如此,中国航空市场的应对策略也展现了我国在国际航空产业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在自主性方面,中国通过发展国产大飞机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航空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为中国航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航空科技的自主创新,加强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航空专业人才,提高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开放性方面,中国愿意与包括波音在内的国际航空企业开展合作,但前提是对方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市场规则,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安全。
这种既自主又开放的策略,不仅有助于中国航空市场的稳定发展,也为全球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因此对于波音的威胁不足为惧,中国有底气和实力退回波音飞机,那波音有什么底气和实力呢?
波音公司困境
先从财务方面来说,2024年波音公司亏损严重,大规模亏损迫使其急切寻找资金来源,甚至出售资产以缓解财务压力。
据美方报道,波音已确定将其一部分数字航空解决方案的业务卖给软件投资集团Thoma Bravo,交易估值为105.5亿美元。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2025-04-22 波音同意以105.5亿美元出售部分数字航空业务
另外波音还计划卖掉与官方合作的太空探索相关业务,其中涵盖遭遇困难的星际客机飞船项目以及支持国际空间站运行的项目。
可是出售资产虽能带来短期现金流,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削弱波音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其未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
此外波音公司在民用航空这一领域也在面临着来自欧洲空客等竞争对手的激烈挑战。
空客凭借其多样化的产品线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全球航空市场中不断抢占波音的份额,还有新兴航空制造商的崛起也对波音构成了潜在威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波音不仅要应对现有竞争对手的压力,还需警惕新兴力量的冲击,这对其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关税政策方面,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波音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波音787梦想飞机等产品因为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更容易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而美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加征的高关税无疑增加了波音的生产成本。
同时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波音的困境,使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交付面临更大的障碍。
波音公司目前可谓是在关税政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既要应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压力,又要努力维持其在全球航空市场中的份额和地位。
结语
波音公司给中国的回信及要求接收飞机的事件,其实是中美两方在贸易方面摩擦竞争下全球航空业的一个缩影。
波音强硬表态的背后是其在困境中寻求生存的挣扎,而中国航空市场的应对则是我国在国际局势变化中的战略调整。
未来波音与中国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全球航空市场又将呈现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我们都将持续关注。
在国际贸易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企业间的合作与博弈需要更具智慧和远见的战略规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最后,你对于波音公司如此回应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