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跑心率就高,怎么解决?
如果去查专业的解答,会发现模仿那些专业解答,估计就不会跑步了,长这么大,发现自己不会跑步。
其实跑步就是一种很随意的运动,把它看的随意一点,或许那种压力就骤然释放了。
一般人的心率大概在150-180之间属于极限运动/应激状态,也就是预警区。过了180,那就是高危区,属于高负荷/病理区。
总之,只要你的心率一直在180左右徘徊,那基本是不舒服的运动。
大致感觉就是感到胸闷,有压迫感,无论怎样调整呼吸,都是白搭。

经常跑步的人,他们基本会把心率控制在150左右,这个区间属于可控负荷区,也就是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不会为跑步带来比较大的阻碍。
但是练到这一步,差不多你得跑步2-3年以上了,差不多也得跑出五千公里以上了。
按照不太紧密的跑步锻炼方式,年跑量在600-1000公里左右,就属于健康维持型了。年跑量达到3000公里以上,就属于竞技型了。

话题再拉回来,怎样解决跑步心率高的问题?
直入主题,个人认为,大致分两种方法:
1、慢跑。
2、间歇跑。
先说慢跑:大概80%以上人群,会通过慢跑改善心率,改善心肺动能不足。而且通过慢跑运动的成功率也是80%。
慢跑怎么跑呢?根据人群身体状况不同,选择运动的强度也不同:
1、运动能力较差人群,可以选择慢跑200米,快走100米,这样周而复始的坚持下去。
又或者只要感到心率不稳,不舒服,立马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跑跑停停也是可以的。
2、有相对运动能力的,尽量选择较高步频,小步幅运动,不要让身体感到有剧烈运动的感觉,轻快的跑下去。
运动时手臂不要摆动太大,在胸前轻微摆动即可,过度甩动手臂会拉扯心肺,进而增加跑步阻力。
3、控制运动强度,重视运动时间,不必重视跑量。比如45分钟内没有跑够五公里,跑不够就跑不够,跑3-4公里也是锻炼。45分钟的运动时间可以了。
因为超出常规时间的运动,运动负荷必然加重,不适应的很容易带来伤病,比如心肌劳损,关节压力增大等等。
4、忘记呼吸
不必重视呼吸。会腹式呼吸更好,不会也无所谓,怎样感觉呼吸舒服就怎样跑。总之不能让跑步败给呼吸,这样就行了。
更不必注重几步一吸,几步一呼,忘记它。
5、戴上骨传导耳机
不要让耳朵被堵上,五官是相通的,是要去感受大自然的,五官也代表着心灵相通,心灵融通才是愉快的运动。
骨传导耳机解决了这个运动弊端,通过听书、听歌之类的转移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去感触外界,不让自己进入封闭的世界。
耳朵被堵上了会感觉到发闷,气息不相通,不利于身心自在运动。

间歇跑的成功率较低,只占20%的成功率。
间歇跑就是大概跑200米的快跑,再跑100米的慢跑。
然而这种快速跑步有时候接近于无氧运动,就是短暂的较强烈运动,基本算是忽略了呼吸。心肺运动能力差的基本抗不过几轮,也就无法持续进行下去了。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因为我进行无氧训练比较多一些,无氧运动对于持续性的心肺运动帮助不是太大,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
有氧运动通过持续、中低强度的氧气利用,系统性增强心肺耐力与氧气运输效率。
无氧运动通过短时、高强度的无氧代谢,强化心脏爆发力和应对急性负荷的能力。
所以说它们之间似乎根本不搭噶。

但是兼顾有氧和无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提升有氧基础,又能增强无氧能力,全面优化心肺功能。
运动在路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