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轮暗礁涌动:中印技术合作是蜜糖还是砒霜?国产替代能否驶向蓝海?

国际 03-05 阅读:16 评论:0

最近,印度对咱们中国的钢铁产品搞了个“关税大礼包”,加征了15%-25%的关税。这事儿一出,舆论哗然,不仅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咱们帮印度建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钢铁高炉,这头刚合作完,那头就“翻脸”,这到底是咋回事儿?难道是中国技术输出成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技术合作的“蜜糖”与“毒药”

话说,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中冶赛迪,为印度塔塔钢铁量身打造的二号高炉,那可是个宝贝疙瘩,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这高炉不仅展现了中冶赛迪在钢铁冶炼方面的实力,更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在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玩意的能效比传统高炉提升了20%,排放物也减少了30%以上,这水平,就算是跟美国、欧洲、俄罗斯这些老牌钢铁强国比,也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他们。

但是,咱们也得承认,虽然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日子并不好过。行业利润率一路下滑,成了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拿2023年来说,行业老大宝武钢铁的利润率才2.13%,比国际同行差远了。河钢集团更惨,利润率都快跌到底了,鞍钢集团更是亏损。

所以,很多中国钢铁企业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想通过技术输出找找新的机会。中冶赛迪跟塔塔钢铁的合作,就是这么来的。虽然低价输出技术可能会牺牲长远利益,但至少能缓解一下企业的生存压力。

除了钢铁,中国基建技术在海外也挺受欢迎的,比如盾构机。在2020年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之前,印度就紧急从中国买了8台高性能盾构机,其中一台直径19米的,还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些机器大大加快了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特别是在隧道挖掘方面,效率和安全都提高了不少。

电力、移动通信、工程机械这些领域,中国的技术也纷纷进入印度市场,推动了印度工业体系的发展,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好处。比如,中国企业在印度承建的不少大型电站,就缓解了印度的电力短缺问题。

但是,这种技术输出也隐藏着问题。低价竞争、技术泄露的风险,还有可能对中国本土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先进技术流失太快,可能会影响咱们国内产业升级的速度,影响咱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印度的“国产替代”盘算

印度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关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们“国产替代”战略的重要一步。他们想通过提高关税,减少对中国钢铁的依赖,给自己的钢铁产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印度政府还提出了一个“钢铁振兴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把钢铁产能提升到3亿吨。

这几年,印度在钢铁生产方面进步挺快的,特别是引进了不少先进的高炉技术,生产效率和质量都提高了,这也为他们实施“国产替代”战略打下了基础。

印度这么一搞,中国钢铁出口到印度的成本就增加了,利润空间也被压缩了。2022年,中国钢铁出口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对印度市场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了。对于本来就利润微薄的中国钢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更复杂的是,那些曾经向印度提供先进技术的中国公司,现在也遇到了麻烦。他们原本是想互利共赢的,希望通过技术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但是,印度政府的“国产替代”战略和后面的关税政策,让他们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进退两难。有些印度项目因为政策变动而搁浅,中国公司投进去的钱和技术,可能就打水漂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

美国和它的盟友们可没闲着。从以前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现在的瓦森纳协定,他们构建了一道对中国严密的技术壁垒,想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

从海上造岛用的挖泥机到芯片制造的光刻机,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但也为美国和它的盟友们提供了保护自身技术优势的机会。面对印度这种“坑人”的行为,还有美国的技术封锁,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出口政策。

1. 制定明确的技术出口审查标准,重点关注涉及国家安全、战略产业和核心技术的领域。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技术出口政策,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2. 国家应该制定明确的产业战略,明确哪些产业和技术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重点保护和升级。对技术进行分级管理,区分民用、军民两用和军事技术,确保核心技术不外流。3. 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推动技术合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避免技术滥用和不公平竞争。在技术输出时,要求对方国家提供相应的市场准入或其他形式的回报,确保技术输出的互惠性。4. 企业是技术输出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对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合理输出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对违反国家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合规机制,确保技术输出符合国家政策和国际规则。5.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必须学会运用外交和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外交渠道与技术输入国进行沟通,明确技术输出的条件和限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技术贸易规则。在面对技术出口引发的国际争端时,灵活运用外交和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了降低技术输出的风险,中国应该鼓励企业开发多种技术路线,避免因为单一技术输出而影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结语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必须学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形象。借鉴美国的技术出口管制经验,中国应该加强对先进技术出口的管理,确保技术输出的安全性和互惠性。

网友评论

静雅桃林映日嫣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