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你的,是你的限制性信念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挑战时,内心总会跳出一个声音:“我不行,我做不到”“这不是我擅长的,我会搞砸”……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做不到。
这种来自内心的质疑之声,常常成了我们为自己人生设置的上限,阻碍我们继续向前。
这些自我限制从何而来呢?一般来自于我们的童年经历。来自于身边的人、学校的教育、文化等,有时仅仅是因为在儿时对某件事最初几次尝试并不顺利而产生。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小象效应。把一头小象绑在地上的一根木桩上,它想摆脱这种束缚。但它尚且年幼,没有力气把木桩拔起来,最终它停止尝试。
随着小象的长大,它有了足够的力气来拔出木桩,但小时候习得的事情依然影响着它,它依然被一根绳子和一根木桩这两种毫无分量的东西束缚着。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我们就像那头小象,某次经历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形成了印象,自此建立了对自己潜力的信念。
有部电影《心灵捕手》,讲的是一个叛逆天才威尔摆脱自我束缚实现成长的故事。
他因为儿时的经历,隐藏自己的才能,与社会底层青年生活在一起,做麻省理工学校的清洁工,混迹于酒吧。
觉得自己配不上高材生女友,害怕被抛弃。在对方提出跟她一起去另一座城市生活时,违心地说出不爱对方而让女朋友伤心离去。
他常常偷偷地解答教授留在黑板上的无人能解答出的数学题。这是他的天赋所在,他却不敢面对。
惜才的教授有意提携他,但面对他的桀骜不驯却束手无策。直到找到了心理咨询师肖恩,帮助他找到限制自我的原因,最终打开心结。
这个天才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脱离底层生活,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如何走出自我限制呢?《无限可能》的作者吉姆·奎克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一、找出你的限制性信念,并找出起因。只要意识到这些限制性信念的存在,并清楚这只是自己的主观看法并非事实,便能将限制性信念归于错误观点的行列。
二、直面事实。限制性信念最大的危害是对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内心的质疑之声让我们无法专注手头上的事,导致最终失败。
我们需要回顾事件的过程,当我们不敢公开演讲的时候,台下的人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看待我们了吗?会发生无法挽回的局面吗?还是我们内心的恐惧被放大了而已?
三、创造新信念。
没有人不会犯错,即使面对不擅长的事,我们依然去做了,没有放弃。下一次就会更好。
给内心的批评之声独立创造一个角色,与真实的你不同的角色。当它跳入脑海时,白眼以对。
当我们觉察到这种限制性信念,并知晓它的来处,改变就即将发生。人生就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