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晒干后1斤900元,但却为啥很少人敢养殖?它究竟有什么价值?
信息来源于《中国药典》、《特色水产养殖发展报告》、中药材天地网、《柳叶刀》。
我看从小就很喜欢看《动物世界》类型的各种纪录片,也因此对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产生了恐惧。就拿水域中的生物来说,水蟒、食人鱼等物种就足够唬人的,但是我从不野泳却不是因为这个。
我知道那些物种在我老家的不存在的,但是一种“水中吸血鬼”却真的能威胁到我,那就是蚂蟥。这种曾让无数人避之不及的生物,如今在中药材市场却是能卖出一斤上百元,甚至接近千元的香饽饽。
“蚂蟥”、“蚂蝗”,这两个都是水蛭的俗称。全球的水蛭物种超过600种,它们栖息于各种淡水环境中,因为其吸血的习性而闻名。不过其实只有很少数的水蛭会吸血,其他绝大多数水蛭都是吃掉水底腐殖质度日的。
下面我就还是以“蚂蟥”来称呼,比较顺口。
早在秦汉至东汉时期,众多医学家集体编写的《神农本草经》中,蚂蟥就被列为了中品药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水蛭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癥积聚。”众多古籍对蚂蟥的效用的记载都相对统一,无非就是认为其能治疗闭经、中风、跌打损伤。
疗效看起来好像有很多可替代的,因此其实在我国古代并不太受重视。
真正让蚂蟥受到医学界青睐的是1884年的时候,当时的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蚂蟥体内存在的水蛭素,这种物质拥有天然的抗凝血作用,效果是当时抗凝药肝素的20倍!医学科技发展至今,目前水蛭素已经能精准阻止血栓形成,且不会引发血小板减少症。
另外,欧洲很多国家都在微外科手术中使用蚂蟥进行治疗,作用的清理瘀血且促进血液循环。数据显示,每年欧洲要花费30万条医用活体蚂蟥。
蚂蟥的神奇功效还不止于此,随着对蚂蟥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蚂蟥体内含有超过60种活性成分。其中透明质酸酶能帮助药物渗透组织,组织胺样物质可扩张毛细血管。在抗癌领域,蚂蟥唾液中的** destabilase **成分能特异性溶解血栓纤维蛋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2021年《自然》杂志刊文证实,水蛭素联合化疗可提升乳腺癌治疗有效率28%。
很有人还在研究蚂蟥的其他功效,并不是作为药材,而是作为护肤品。有研究者发明了“水蛭素面膜”,并认为其能促进皮下微循环,改善暗沉。虽然这样的产品目前推广不开,因为造价高昂,但也足以证明了蚂蟥的潜力。
根据网上的数据显示,咱们不能看电商平台的,那种水分太大。以各大中药材网站的信息做参考后,能发现现在主要热销的是两种蚂蟥干品:表面泛白的矾水货和呈自然褐色的清水吊干货。前者的价格为550-650元每斤,后者为750-900元每斤,即使是活体蚂蟥,收购价也能达到每公斤100-130元浮动!每斤的干货需要差不多300只蚂蟥活体。
这么值钱而且不是保护物种,怎么没有人听说太多人去饲养呢?是因为不想赚钱吗?
当然不是!纯粹是因为实在太难养了。
太难养了!蚂蟥在自然水域其实也是有些娇气,并不是什么样的环境它们都能生存,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没见过活的野生蚂蟥。人类想要饲养好它们,必然就得模拟其生存环境。首先需要建立恒温循环水系统,水温在20-25℃之间,pH值误差不能超过0.2,溶氧量不能低于5mg/L,不然它们就会闹脾气,直接死给你看。
这就意味着的时刻盯着设备,不能出问题。
而且目前似乎没有太划算的蚂蟥饲料,很多人饲养蚂蟥的时候还得用成本较高的玩意儿,比如幼蛭需要投喂螺蚌肉糜,成蛭则每周要喂食新鲜猪血,这样饲料成本的开支就低不了。
另外,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还不够成功。其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的交配成功率只有35%左右,而且其卵茧,需要在25℃、湿度85%的环境中培育45天才能成功孵化,稍有差池就停止发育。就算孵化出来,幼蛭前三个月死亡率高达60%。
虽然我前面说蚂蟥干的价格很高,但是这些价格是时刻波动的,贵的时候接近900一斤,便宜的时候能跌到不足300元,而且这个价格是被养殖户的下家给赚走的。蚂蟥养殖业还不够发达,很多药材商会跟养殖户压价,养殖户们不卖就没有销路了,只能被迫答应。
而且很多诈骗人员会哄骗农户,他们光强调蚂蟥有多值钱,但是对饲养难度是一点不提,农户们被骗得高价买种苗后,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相关的案例真的很多很多。
还是有机会的对于如何更好的饲养蚂蟥,我国不少的农学研究团队都进行了研究,目前看起来比较有希望的是在四川眉山实验的“稻蛭共生”模式。顾名思义,这就是在稻田中饲养蚂蟥的模式,这样的环境虽然温度波动较大,但是胜在天然!
在水田四周挖出环形养殖沟,蚂蟥吃掉害虫幼虫,粪便成为水稻肥料,形成闭环生态。就算蚂蟥最后的收成一般,但起码还有水稻。
有些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研制蚂蟥粉,他们表示这种蚂蟥粉的加工比蚂蟥干简单,而且1公斤蚂蟥粉的效果相当于8公斤干品!因为会更容易吸收。这使得蚂蟥的价值再次上升,养殖户赚的钱可能会更多。
政策层面也迎来转机。2024年农业农村部将蚂蟥养殖列入《特色水产扶持目录》,符合条件的基地可获每亩3000元补贴。但行业标准缺失仍是隐患,目前市场上充斥着用明矾增重的劣质货,真正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干品不足三成。
后记想要养好蚂蟥,需要平衡恒温系统的电费与饲料成本,要在18个月生长周期中防范暴雨、病害、价格波动三重风险,还要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市场陷阱。
就目前来说,蚂蟥养殖业的风险依然很大。如果真的想要入局,一定要做好完全的准备,还得有承受血本无归结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