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老干部致信中央:解放军已评出的36位军事家,还漏了一人
1996年,一个关于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人物再次被提起。这一年,曾经担任对外贸易部部长的老干部李强,提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中央。
这封信的内容看似与时下的经济、政治议题毫无关联,但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李强的信并没有讨论外贸政策,也没有涉及当前的国际形势,而是直指一件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的事件:他认为在80年代编纂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36位军事家名单中,遗漏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军事人物——彭干臣。
这封信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彭干臣的回忆,也让这一位曾被历史遗忘的革命人物,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从黄埔军校的优等生,到苏联的留学生,再到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彭干臣的一生充满了革命激情。
然而,在那动荡的岁月中,他的名字却逐渐消失在主流叙述中,甚至在如此权威的军事百科全书中也未能留下一笔。那么李强的信可以使得彭干臣被编入名册吗?他可以成为那36位军事家额外添加的一位吗?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同时也是中国重新审视过去、总结革命经验的重要时期。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作为一部总结中国军事历史、整理战略战术理论的重大工程,应运而生。这部由权威专家学者汇编的巨著,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军事学界占有重要一席。
然而,这部百科全书中所评选的36位军事家,却遗憾地未能将彭干臣囊括其中。
彭干臣,字良材,生于1901年,湖南人。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与革命紧密相连。作为黄埔军校的一名学员,彭干臣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专业培养,成绩名列前茅,因此得到了前往苏联深造的机会。
在苏联期间,他深入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并对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争战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中国后,彭干臣立刻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中。1926年,他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作为一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他担任了重要的指挥工作,战功赫赫。
但命运多舛,随着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彭干臣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
这场政变不仅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也使得许多像彭干臣这样的革命者陷入了危机。
他与周恩来等人一同遭到排挤和迫害,被迫离开了主流的革命舞台。然而,彭干臣从未放弃革命理想,他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的光辉终将照耀大地。
随后,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他再一次站在了革命的最前线,与敌军激战数日,展现了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并在起义的第二天担任了第一位公安局长。
1927年,南昌起义后,彭干臣再次找到了与革命的联系。他辗转来到上海,与周恩来取得了联系,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中。
这段时间,他与周恩来等人一起,积极策划和推动地下工作,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隐秘战线的重要力量。
彭干臣的名字虽然没有在公开的历史舞台上频频出现,但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时间来到1934年,抗日战争已经初见端倪。彭干臣被派往闽浙赣苏区,担任重要的指挥任务。
在这里,他带领着一支革命队伍,与敌人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那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时期,革命力量相对薄弱,敌军却非常强大。
最终,彭干臣和他的部队在怀玉山地区被20多个团的敌军包围。面对绝境,彭干臣选择了坚持战斗,最终壮烈牺牲。
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然而由于战争的混乱与通讯的落后,彭干臣的死讯并未及时传回他的家乡。
直到1953年,彭干臣的儿子才通过周恩来得知父亲的牺牲消息。这一噩耗在彭家引发了深深的悲痛,但同时也促使彭干臣的后人开始收集整理他的革命事迹。
彭干臣的一生,最终被他的儿子和其他后人整理成了一本纪念册,虽然这本纪念册的影响力远不如《军事百科全书》,但它成为了彭干臣革命精神的象征,流传于世。
李强的这封信,打开了人们对彭干臣的重新认识。尽管《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未能将他列为军事家,但历史的光辉不会因一时的遗忘而黯淡。
李强在信中提出的观点,获得了很多老一辈革命家的认可。他们认为,彭干臣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参与的几次重要战役中,更在于他为中国革命所奉献的心血与智慧。
在彭干臣牺牲后的多年里,中国的历史学者和军事研究人员也逐渐意识到彭干臣在革命早期的重要作用。
通过整理和研究大量的历史资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他的历史地位。虽然《军事百科全书》并未将他列入“军事家”的行列,但他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却通过各种形式得到了后人的传扬。
当初的军史专家认为彭干臣的事迹并不足以称为“军事家”,因为工作调动频繁,牺牲过早,还未做出重大贡献已经牺牲。
彭干臣的光辉事迹应该被铭记于心。他的儿子把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交给了有关部门,终于,在90年代的重大权威历史书籍中,彭干臣被候补进了书籍之中。不仅如此,彭干臣的革命事迹还被陈列在博物馆中,供学习和浏览。
历史往往是复杂的,甚至是充满了偶然与遗忘的。许多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英雄,最终可能因种种原因被遗忘,或者未能在官方叙述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名字会被后人重新发掘,重新获得应有的荣耀。
革命的成功并非某几个名字的成就,而是无数像彭干臣这样的无名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是为了铭记那些被遗忘的英雄,是为了提醒自己,和平与繁荣的背后,是多少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彭干臣 来源:中华英烈网 2013-11-21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指挥者——彭干臣
来源:新华社 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