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大结局:李奋斗让尤琪结婚生子,继承家业,薛晓舟和胡曼黎再次提散伙
胡曼黎与薛晓舟的合作,又一次泡汤了。
两人争执不休,不知已提出散伙多少次,却始终未曾真正分开。
老艾总三百万大单,薛晓舟因不愿为私生子马晓伟办业务,提出散伙。
面对蓝洋提出的四百万赔偿,胡曼黎为不拖累薛晓舟,只得将他赶出家门,并再次提出散伙。
然而,这两次均属小插曲。
薛晓舟在李青青面前立下军令状,若两个月内胡曼黎无法满足试用期要求,两人便需一同离职。
李奋斗的三千万大单,是他们留下的关键。
然而,在如此紧迫的时刻,他们却因李奋斗与女儿尤琪的事情产生争执。
➤ 01 李奋斗逼迫尤琪结婚生子
尤琪初次出现时,就是一名奢侈品店的销售,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富豪李奋斗的女儿,真是令人震惊。
在之前的剧情中,薛晓舟和胡曼黎为见李奋斗一面,都到了网球场等人了,却也没能如愿。
幸好有顾天明在群里说好话,薛晓舟才得以获得面见李奋斗的机会。
然而,李奋斗不走寻常路,让严秘书和他们对接。
胡曼黎因听到严秘书的电话,主动提出帮忙购买演唱会门票,本以为一切顺利,却没想到冒出个唐玲插手,送上了演唱会结束后和明星一起聚餐的邀请函,抢先一步见到李奋斗。
两人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但谁也不愿放弃这笔大单,薛晓舟提前和胡曼黎讲好了,表示将按自己的想法完成这一单。
于是,他们分工协作。
薛晓舟再次来到网球场,主动提出陪顾天明打球,坚持了一周,终于等到顾总松口。
最后一场球,薛晓舟学乖了,竟然主动让球。
但顾总也因此生气,最初他看重薛晓舟,正是因为欣赏他的真诚、不讨好别人。
薛晓舟的行为,让顾总觉得自己看错了人,打算将他赶走。
就在这时,薛晓舟灵机一动,主动承认自己故意让球,并巧妙地夸赞了顾总,成功让顾总的心情由阴转晴。
凭借这层关系,他顺利让李奋斗同意见面。
胡曼黎在阅读李奋斗的自传时,恰好注意到李奋斗女儿的名字——李羽可。
而“羽可”二字与尤琪的名字谐音,她这么一想,便去尤琪的新店侧面打听了一下,才得知尤琪就是李奋斗的女儿。
时不我待,她立刻来到李奋斗公司楼下,谎称与李总约定下午一点见面,成功套到了李总的下一步行程,提前在楼下等待。
与此同时,薛晓舟也来到了现场。
见到面了,并不意味着大单就能成功。
真正让李奋斗松口的,是胡曼黎。
李奋斗匆忙出门,西装外套却沾上了污渍,胡曼黎立刻从包里拿出笔,仔细涂好。
观察李奋斗那时的神情似乎不太高兴,我原以为他可能并不看好胡曼黎。
却未料,胡薛两人一离开,李奋斗便在车内和严秘书谈论起尤琪的事情,想起自己妻子也曾像胡曼黎那般,大包小包风风火火的样子。
一方面,由于尤琪和胡曼黎的关系,另一方面,因为这种跟妻子相似的表现,李奋斗觉得胡曼黎或许可以劝劝尤琪。
从尤琪明明是大小姐却选择去做销售,便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然而,李奋斗那次去尤琪的店里,尤琪对李奋斗的态度,又让人明显感觉到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他们之间的矛盾究竟在哪里?
唐玲提出的方案,并没得到李奋斗的认同。
而薛晓舟提出的再生育一个继承人的计划,李奋斗也并不感兴趣。
李奋斗的妻子已故,仅剩尤琪这一个女儿。
严秘书曾说,李奋斗的一生只会拥有一个妻子,由此可见他对妻子的深情。
而唯一的女儿更是他的掌上明珠,因此薛晓舟也明白了李奋斗的担忧。
家业大,却缺乏合适的继承人,也不愿再生育继承人,也不希望今后的财产让女婿继承,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尤琪结婚生子,让她的孩子成为继承人。
从尤琪对李奋斗的态度来看,她根本不可能接受李奋斗的想法,这也是他们之间的根本矛盾。
尤琪只想经营一家小店,不愿回家结婚生子继承家业,她追求的一直是自由的生活。
➤ 02 薛晓舟跟胡曼黎再次分道扬镳
其实,对于他们的散伙,我并不感到意外。
从开始合作起,他们的想法就大相径庭,走的路线也不同,尽管有相互帮助、患难见真情,但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磨合。
自从薛晓舟成为胡曼黎的领导后,他们的问题就日益凸显。
胡曼黎做业务,注重的是接地气、体察人情,她的优势在于能迅速把握客户的需求,竭尽全力解决问题,患难见真情是她开单的根本原因。
而薛晓舟则更依赖专业知识,虽然从胡曼黎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其中有些不适合他。
在网球场与顾天明的那场球赛,就能明显看出问题所在。
首先,两人的成长环境和处事方式不同
薛晓舟出身富裕家庭、毕业于法学院,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较高的文化水平,让他处于更高的层次。
家办对于薛晓舟来说不是挑战,而是更适合他的赛道。
他将来要接触的是高端客户,无论是顾总还是李奋斗,其实都不太能接受胡曼黎的推销方式,他们更希望有更少的套路、更完美的方案的代理人,快速直接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了高端市场,许多保险的销售技巧失效,他们这类人更注重实用性的东西。
胡曼黎常认为人靠衣装马靠鞍,一旦穿上名牌便能与客户拉近关系。
然而在薛晓舟看来,是人靠知识、专业、修养,而那些大客户恰好喜欢薛晓舟的这一套。
胡曼黎家境不好、中专学历,从基层起步,深知底层人民的艰辛。
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深入观察、服务客户,能帮则帮,实在不行也得尽力而为。
普通人自然喜欢这样热情、接地气、能白赚便宜的方式,但她与家办赛道并不相称。
其次,身份互换,感到不自在。
薛晓舟骨子里骄傲,但因年龄较胡曼黎小,且胡曼黎确实帮了他不少。
作为弟弟,听从姐姐的话并没什么不妥。
但胡曼黎同样骄傲,一直习惯独自承担一切。
在她眼中,过去的薛晓舟只是有点小毛病的弟弟,她风光时带着薛晓舟赚钱,心安理得。
她失意时需要薛晓舟拉她一把,她肯定无法接受。
胡曼黎虽非天选之子,但奋斗二十年终于登顶行业高峰,失意时却要给薛晓舟当助理。
身份互换,她感到不习惯,也难以适应的。
胡曼黎嘴上说着“你是我领导,我得听你的”,但实际上她对薛晓舟的处理方式还是并不认同。
而薛晓舟虽然每次都询问胡曼黎的意见,但他也表示想尝试自己的想法,不想一直做胡曼黎背后的那个人,也想为她遮风挡雨。
他们现在的合作关系,看似稳固,实则矛盾重重,只是还没爆发罢了。
因此,终止合作,似乎已成定局。
导致他们分开的导火索有两点。
首先,在尤琪这件事上意见不合。
尤琪想要追求梦想,想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李奋斗希望她结婚生子、继承家业。
在这种情况下,能说谁对谁错吗?
恐怕不能吧。
赫尔曼·黑塞在《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写道:
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我渴望成熟。准备好死去,准备好重生。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这种对尤琪来说,就足够了。
但父母疼爱子女,为之考虑长远。
李奋斗庞大的家业,只有一个继承人,难道就这样任其发展吗?
以李奋斗对妻子的爱护程度,这个唯一的孩子就是他的心头肉,他想为孩子多考虑一点、多筹划一点,这本身并没有错。
如果尤琪不婚、不育,她本人也不愿接管家业,那么在李奋斗离世后,尤琪又该如何自处呢?
这无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尤琪站在理想的角度上,不认可父亲的束缚。李奋斗站在现实的角度上,希望为女儿未来的生活提供保障。
倘若这个抉择交由你来决定,你将如何选择?
是否也会陷入两难?
薛晓舟支持李奋斗,认为他的想法并无不妥,对尤琪而言也是件好事。
因此,他想请胡曼黎担任说客,说服尤琪,从而拿下三千万元的单子。
然而胡曼黎却拒绝了,她更重视尤琪的观点,认为李奋斗的做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女儿的想法,认为这种一味安排的做法并非最佳选择。
胡曼黎自个也有孩子,对丁达尔的教育,她是开放的态度,引导丁达尔表达意见并尊重他的选择,这事对胡曼黎而言,是原则性的问题。
其次,薛晓舟提出的军令状
其他事情,薛晓舟可以听从胡曼黎的意见,但这件事他却态度坚决,不仅仅是因为觉得胡曼黎过于感性。
胡曼黎入职时,李青青强烈反对,如果不是薛晓舟立下军令状,承诺两个月内证明自己的能力,胡曼黎无法留下。
一旦李奋斗的大单被唐玲抢走,他们随时可能面临被解雇的风险。
胡曼黎此时都焦头烂额的了,房子卖了、孩子送到了丁致远那里、父亲在养老院、几乎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薛晓舟本想帮胡曼黎一把,但胡曼黎的态度如此坚决,他只能将事情全盘托出。
得知真相的胡曼黎将如何抉择?
她需要赔偿四百万,面对风光无限的薛晓舟,她选择不成为负担。
她无法接受被同情,因此当薛晓舟讲出真相时,注定她会离开太盈国际。
➤ 03 写在最后
并非所有共患难的真情,都适合成为合伙人。
至少,胡曼黎和薛晓舟就不合适。
他们之间的障碍太多,无论是感情还是算计,分开是必然的。
但只要各自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即便分开,我相信他们也能在人生的高峰重逢。
《人民日报》中有一句话:
生活不需要比别人过得好,但一定要比以前过得好。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活得像别人,而是在努力之后活得更像自己。
人间的饭,吃一碗少一碗。身边的人,见一面少一面。脚下的路,走一天少一天。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减法,未来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