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鲜为人知的三位过渡时期领导人

历史 04-24 阅读:65 评论:0

提起前苏联,人们自然会想到“钢铁慈父”斯大林、“苏穗宗”赫鲁晓夫等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前苏联还有几位过渡时期领袖。

“慈父”接班人马林科夫

作为斯大林晚年培养的重要接班人之一,马林科夫曾参与苏联政治运动的多次洗礼。最终在斯大林的刻意栽培下,马林科夫逐渐成为斯大林时期的“二号人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与贝利亚结成政治同盟,共同应对政敌的威胁。

在贝利亚的辅佐下,马林科夫很快在苏联内部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苏联历史上的第三位领导人。当然,马林科夫名义上只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其他的重要职位分别由贝利亚、赫鲁晓夫、莫洛托夫等人占据,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称为苏联“集体领导”的时期。

马林科夫上台后,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由于其本人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再加上斗争形势日益严峻,马林科夫的改革也趋于流产。此时的特务头子贝利亚也不满足于现有地位,他妄想夺取苏联的最高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联合马林科夫等人,将贝利亚迅速解职,并于同年将其处决。

贝利亚死后,马林科夫一派越发的式微。而与此相对的,则是赫鲁晓夫势力的飞速窜升。1955年底,赫鲁晓夫抓住马林科夫理论才能匮乏的弊端,攻击他的改革带有“反斯大林化”倾向。再加上当时的苏联内部还存在不少斯大林的忠实老部下他们不能接受马林科夫过于激进的改革。

最后,在政敌的多方攻击下,马林科夫被迫辞职,成为第一位过渡时期的苏联领导人。当然,与斯大林时期的腥风血雨相比较,马林科夫本人实现了“软着陆”,并没有遭受政治悲剧。

克格勃领袖安德罗波夫

1982年,执政十八年的勃列日涅夫撒手人寰后,接班人一事就成了苏联内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政治角逐后,时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安德罗波夫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不过,与以往苏联领导人不同的是,安德罗波夫没有太多的地方工作经验,他曾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是克格勃的主要领导人。虽然缺乏必要的地方工作经历,但安德罗波夫搞起改革也是一把好手。

对于苏联内部出现的弊病,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安德罗波夫心知肚明。他明白如果国家不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苏联社会很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政治危机。为此,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就着手实施大规模的改革。

天妒英才,还没等安德罗波夫进行新的政治革新,病魔就已经击倒了他。据悉,在上台前夕,安德罗波夫就已经患有严重的肾病,他执政时期甚至要靠透析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1984年2月,在改革刚出现好转迹象之时,安德罗波夫突然病逝,享年70岁。

老人元首契尔年科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73岁的契尔年科继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据资料记载,安德罗波夫在去世前已经指定了接班人,即年轻的戈尔巴乔夫,而年老的契尔年科并未在考虑范围之内。

安德罗波夫生前的决定没人反对,但等到他一走,曾经的政敌就跳出来了。他们公开表示戈尔巴乔夫还年轻,没有执政经验,应该选更有资历的苏联领导人上台执政。于是,政绩平平且年事已高的契尔年科,被匆匆抬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宝座。

由于契尔年科年事已高,这就注定着他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只能在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下做一些小修小补。可即便这样,契尔年科的日益恶化身体机能都不能允许他继续履行本职工作了。

1985年3月,在执政仅13个月后,契尔年科便撒手人寰,随安德罗波夫而去,享年74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