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人丧生!美高层力挺轰炸加沙食品仓库,以色列军事袭击再次升级
过去一天内,加沙地带再度被战火吞噬。以色列的导弹目标不再是军事设施,而是学校、帐篷、医院。至少40名巴勒斯坦平民在废墟中丧命,超过百人血洒校园与避难所。儿童医院被炸,重症监护室瘫痪,孩子们从病床上直接跌入死亡线。
这一幕幕,早已突破了战争与人道主义的底线。
可讽刺的是,就在国际社会对加沙的哀嚎声中,以色列国内却响起了另一种声音——极右翼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高调宣称,美国共和党高层力挺轰炸加沙的“食品援助仓库”。
世界在呼吁停火,以色列却在加码攻击,开罗的谈判桌上,停火协议依旧遥遥无期。
以色列国防军(IDF)声称,他们的目标始终是“打击恐怖分子”。可从最近的空袭来看,导弹落点却越来越偏向民用设施。如今,连食品援助仓库都成了打击目标,摆明了是要让加沙的平民自生自灭。
这哪里是反恐?这分明是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碾压人道底线。
以色列的现任政府,是该国史上最右翼、最强硬的联合执政联盟。本-格维尔这类极端分子不止一次公开宣称:加沙不存在无辜者!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军事行动早已脱离“安全防卫”的范畴,变成了一场民族主义狂热下的彻底清洗。
对于他们而言,国际谴责算什么?只要背后还有美国撑腰,哪怕炸光加沙也在所不惜。
而美国这边,更是一边喊停火,一边递炮弹。
表面上,白宫多次呼吁以色列“克制”,支持埃及的停火谈判;但背地里,美国军火商的订单却源源不断送往特拉维夫。更别提共和党高层公开支持炸援助仓库的事,这种操作已经说明,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从来都是既当裁判,又当军火推销员。
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已超过260亿美元,F-35战机、精确制导炸弹、情报卫星实时共享,样样齐全。
而这场战争,反过来又刺激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润飙升,洛克希德·马丁、雷神公司股价连创新高。
加沙的求和之路太难走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最新一轮停火谈判正在埃及进行,阿拉伯调解员提出了“五至七年停火协议”的框架。
看上去,这是曙光在前。可实际情况是,想要停火,以色列坚持必须先释放全部人质,并要求哈马斯完全解除武装;
哈马斯则要求以色列全面撤军,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允许重建与援助自由流动。
双方各执一词,停火成了“谁先让步”的心理战。
此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突然发声,要求哈马斯放下武器,交出加沙管理权。这看似是在推动和平,实际上却暴露了内部权力斗争。阿巴斯希望借机削弱哈马斯势力,重新掌控加沙;哈马斯则视此为“背刺”,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军事牌。
这让本就复杂的停火谈判,再添变数。
目前德、法、英三国外长已发布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遵守国际法,开放人道援助通道。
但说实话,欧洲的这些外交话术,对以色列几乎构不成实质压力。
目前,哈马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国际支持度下降,连部分阿拉伯国家也开始疏远。民众对长期战乱与封锁的忍耐已接近极限。
阿巴斯提出“转型为政党”的建议,表面上的确是化解冲突的出路,但实际上却是逼迫哈马斯在生死边缘做选择:
继续武装抗争,可能被彻底清除;
转型政治力量,保留生存空间,但失去武装话语权。
无论哪种选择,哈马斯的未来都注定不再是过去那个“加沙铁拳”。
中东格局重塑,谁在悄然布局?在这场混乱之中,区域大国们也在暗中调整战略。其中沙特正在努力推进与伊朗的缓和,同时拉拢美国,争取中东主导权。
加沙冲突,让沙特意识到,单纯依赖美国的安全承诺不靠谱,未来更倾向于走多边平衡路线,强化与中国、俄罗斯的合作。
伊朗虽然表面低调,但通过支持哈马斯、胡塞武装,依旧牢牢掌控着“反美反以”的区域话语权。
只要中东持续动荡,伊朗的战略纵深就依然存在。
停火谈判何时能真正落地?和平是否还有希望?恐怕短期内,答案依旧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