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年县“佩奇事件”尘埃落定!两人分别被判3年和10年半!
2025年4月8日,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万年县委原书记毛奇受贿案作出一审公开宣判,标志着这场历时上年、备受瞩目的“佩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毛奇因受贿1150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其犯罪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而与他紧密关联的万年县上坊乡原党委书记李佩霞,也已于2024年11月14日被横峰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毛奇与李佩霞这对曾被坊间戏称为“佩奇组合”的腐败官员,其堕落轨迹为基层权力监督敲响了警钟。毛奇在2012年至2024年间,利用担任万年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资金拨付、职务晋升、银行贷款等领域为他人谋利,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逾1150万元。其腐败行为贯穿挂职与实职多个阶段,2012年挂职万年县委常委期间便开始培植地方势力,2016年转任县长后通过“影子审批”扩大权力半径,至2020年升任县委书记,腐败网络已深度渗透县域经济命脉。
李佩霞作为乡镇“一把手”,虽受贿金额相对毛奇较小,但其行为同样恶劣。她通过土地流转、扶贫项目等“小微权力”受贿,严重侵蚀了群众获得感。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她利用职务影响力为特定工程商提供内部信息,助其制定针对性投标方案,并通过向评委打招呼等不正当方式确保关系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放任不管,甚至为违规施工行为提供便利,以此获取工程商的巨额贿赂。
毛奇与李佩霞的关系,暴露了某些基层官场的畸形生态。毛奇利用职权胁迫或利诱李佩霞,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李佩霞为谋求职务升迁,主动与毛奇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违反生活纪律。这种权色交易不仅破坏了官场正常秩序和廉洁风气,更对当地政治生态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佩奇事件”的查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6月,江西省纪委监委信访室收到实名举报李佩霞的信件,但万年县纪委直到2024年5月才对其采取留置措施。外界质疑,若非李长柳的公开举报和省纪委介入,此案可能被“压案不查”。这种监督滞后甚至失效的现象,暴露出基层反腐仍存在“人情案”“关系案”的干扰。
然而,正义终究不会缺席。随着调查的深入,毛奇和李佩霞的违纪违法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毛奇不仅搞权钱交易,还大搞权权交易,违规收受价值不菲的礼品礼金,包括高档烟酒、珠宝首饰、名贵字画等。他在干部人事工作中,不顾组织原则,违规为行贿或有关系的人谋取利益,破坏当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而李佩霞在2019年4月至2024年2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财物165万元。
“佩奇事件”的结局彰显了司法机关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毛奇和李佩霞均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他们的堕落轨迹为基层权力监督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此案揭示的基层权力失控、官场生态异化等问题,需要更深入的制度性改革。真正的反腐,不能仅依赖“网络举报倒逼查处”,而应建立常态化的权力监督机制,让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同时,“佩奇事件”也反映出基层反腐的复杂性与舆论监督的双刃剑效应。官方通过此案进一步推动反腐向纵深发展,但公众对权力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透明度的质疑仍需更多回应。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下一个“佩奇事件”的出现,让基层政治生态真正回归清明。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