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里,沈醉问王耀武:你当年那么能打,咋就输给粟裕了?
以前啊,沈醉在重庆遭遇了场大难,差点就丢了性命,之后他就被火速送到了功德林,而且他的“处境”还变好了不少。
在功德林那段日子,他碰到了好多大人物,还把这些地方的趣事记下来,写了一本回忆的东西。按他的说法,里面最有意思的要数王耀武了。
沈醉心里琢磨,主要还是因为王耀武在众人里头表现突出,当上了学习委员,手里的权力可不小呢。
有次咱俩闲聊,王耀武跟沈醉坦白了他当上学习委员的真相:
共产党对我挺认可,说我在抗日那会儿有功劳,内战也打得挺好。在他们心目中,我算是国军里挺能打的将领,因此让我当了学习委员这个差事。
老王,你战斗力那么强,以前咋会被粟裕给比下去了呢?
听到这番话,王耀武顿时不知道该说啥了。粟裕,这事儿他这辈子都忘不了。在碰到粟裕之前,自己可是国军里的响当当人物,粟裕还算不上啥大角色。可一遇上粟裕,自己就成了阶下囚,粟裕却一跃成了赫赫有名的将领。
王耀武这辈子,始终没法释怀那件事。
哎,说起来,当年被粟裕打败,主要是因为李仙洲啊。
王耀武叹了口气,道出了自己当年为何会输给粟裕的真相。
他觉得吧,李仙洲带着队伍不小心走到了吐丝口,结果就被解放军大军给围了个水泄不通,简直是走进了绝境。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啥好办法,只能靠着空投给李仙洲的队伍送点补给。
但是,空投那点东西只是九牛一毛,根本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过几天,李仙洲的部队就全军覆没了,他自己也当了俘虏。
打完这场仗,王耀武的亲信部队伤亡很大,士兵们都没了斗志,这也给后来他们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如果李仙洲能更机灵些,领导有方,那吐丝口一战他绝不会失败,我自然也不会在粟裕手下吃亏。
讲这话的时候,王耀武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可心里头那叫一个复杂,比喝苦胆汁还难受。
听完王耀武的说明,沈醉立马去找了李仙洲,直接问他事情是不是像王耀武说的那样。
老李啊,王耀武提起往事,说他当年败给粟裕,主要是因为你在吐丝口那仗吃了亏。这事靠不靠谱啊?
一听到“吐丝口”这名字,李仙洲脸上立马激动起来,眼眶都湿润了,差点儿就要掉眼泪。
在吐丝口那场战斗,我军队吃了败仗,确实给王司令添了大麻烦。不过,那场仗输掉,不是因为指挥上有什么问题,实在是运气不佳导致的。
哎哟喂!这都新社会新中国了,李仙洲怎么还信“天命”这套老黄历呢。他心里头肯定嘀咕,这到底是啥天命,让他军队败得跟塌了山似的?
当年我攻占了莱芜后,局面特别顺。我打算继续往前冲,把粟裕给灭了,结果却中了他的埋伏。逃跑时,我一不留神掉进了山沟里,被解放军给逮住了。要是当时运气好点,我能顺利跑掉,那我肯定还能再跟粟裕较量,把他打败!
李仙洲边说边比划着拳头,情绪高涨得很。身为军人,他明白啥是荣耀啥是耻辱。就跟王耀武似的,他心里憋着股劲儿,想和粟裕再干一仗,把仇报了,也好让自己心里痛快痛快,证明下自己的实力。
在我看来,王耀武和李仙洲的失败,不光是技术上出了问题,历史环境也对他们不利。
我想问一下,一个光靠大资产阶级撑腰的军队,咋可能打败和老百姓一条心的解放军呢?
就算李仙洲在吐丝口那仗打赢了,到头来结果还是一样。他和王耀武被抓住,那是早晚的事儿。
说到李仙洲提的那“天意”,我个人觉得,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的心。历来呢,谁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谁就能坐稳江山。国民党就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心,所以才失去了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