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横遭车祸身亡后续,嫌犯因和女友吵架想发泄飙车

推荐 04-05 阅读:32 评论:1

“我没有后代了”

这是一个失去儿子、儿媳、小孙子的老母亲在镜头前哽咽说出的一句话。

清明将至,本应祭祖扫墓的时节,她却再无祖可扫、无墓可祭。

2024年10月2日,景德镇街头,天还未黑。

一对年轻夫妻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正在过马路。

他们没有预料到,120码的飞车,正朝他们疾驶而来。

车没刹人飞了。

驾驶者廖某,是一位年轻男子。

他开车那天,只因为——“和女朋友吵架,想发泄。”

三条命就这样没了。

一瞬之间,幸福的家庭被彻底抹去。

儿子是独子,儿媳刚刚产后恢复,孩子还不会说话,只会咯咯笑。

现在两个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连小小的孙子,都抱不上最后一回。

廖某事后并未逃逸,而是被警方当场控制。

起初按交通肇事罪立案,属于“过失”。

但随着真相浮出水面,罪名变更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是故意,是放任是一种对生命的轻蔑与挑战。

他承认自己是“想发泄”,才踩油门到底。

他承认,“没有控制住情绪”,才撞了人。

可那不是路边的垃圾桶,是一整条生命线。

如今案件已经在3月14日或15日开庭。

庭审前有媒体找到了嫌犯的父亲。

老人没说几句就闭口:“不想说了,怕影响儿子的事情。”

这句话再次寒透人心。

你怕影响儿子,我们呢?

那个失去三个亲人的老母亲,又有什么可怕可退的?

更令人愤怒的是,案发后廖家曾托中间人,试图“和解”。

话里话外:愿意赔钱,希望谅解,将来儿子出狱后可以“代替儿子养老”。

听听这是什么逻辑?

杀了人家的儿孙,还想“代替”人家儿子养老?

钱能买来原谅吗?

感情能用监狱服刑“替换”血缘亲情吗?

这样的行为,不仅夺命,更让人心惶。

一个生命,换多少年?

三个生命,又该怎么算?

可那些家庭的裂痕,却永远无法愈合。

他们终其一生,也只剩清明祭日,低头啼哭。

今天是这位六旬母亲失去全部的日子;明天也许是另一个家庭毫无准备的终点。

正义不能只靠舆论推动;而应该成为制度下的底线担当。

一句“我没有后代了”,不该成为法庭上的背景音。

它应是判决的警钟,是惩戒的依据,是我们对“生命无价”四字最后的捍卫。

愿法律不枉正义,愿每一次命案,不止于悲情,更有清晰的交代和重量。

信息源: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