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现在越卖越贵,是技术溢价还是消费陷阱
“以前没钱买华为,现在没钱买华为”这句由网友进行自我调侃的段子,近期在华为手机的评论区成为了高频出现的梗。从Mate40系列,到Pura70Ultra,华为旗舰机价格一路迅速攀升至万元档,甚至连老用户也频频直叹难以企及。
但骂归骂,在2024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却呈现出逆势上扬的态势,大幅地暴涨了37%,稳稳当当地坐居国内第二的位置。今天不吹不黑,咱们聊聊:华为凭什么越卖越贵,又凭什么让人边骂边买?
或许华为涨价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持续十年的品牌升舱计划。2013年,余承东喊出“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时,没人当真。但看看2024年的数据:华为旗舰机,均价突破6000元,比小米贵出许多,价格几乎是小米的两倍之多,与此同时紧紧追赶着苹果和三星。
支撑这份底气的,是Mate系列保时捷联名款,以及PuraUltra卫星通话等顶配的黑科技。普通版砍掉了长焦镜头,想要体验完整功能?请加钱上Ultra版。
这种升杯套路,以及苹果拉开标准版与Pro版差距所采用的逻辑,二者如出一辙。更狠的是,战略收缩。荣耀独立之后,华为彻底甩掉了性价比的包袱,全系将宝押注在高端市场。2024年,华为的中低端机型出货量同比大幅暴跌45%,不过高端机的利润却翻倍增长。用网友的话来讲:华为不再伪装了,直接摊牌要去赚取有钱人的钱。
贵得有道理?技术内卷才是涨价元凶。有人说华为有些飘飘然了,可翻开其财报便能发现:华为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高达1500亿用于搞研发,这一数额甚至比小米全年的营收还要高。这些钱逐渐转化为麒麟芯片、XMAGE影像以及昆仑玻璃,与此同时也化作了消费者账单上那一个个数字。
以Pura70Ultra为例:1英寸大底主摄成本,乃是普通镜头的三倍;卫星通话模块单价,超出了800元之多;再加上航空铝金属边框,仅光硬件成本,就比上一代急剧地上涨了40%。更不用说,在遭受美国制裁之后,华为无奈地对供应链进行重构,5G射频芯片,从进口时的5美元,涨到了国产替代后的27美元,这笔账最终只得由用户来承担。
但消费者真愿意为技术溢价买单吗?看看数据:2025年1月,华为以19.3%激活量份额登顶国内市场。嘴上喊着贵,身体却很诚实。
但高端局的副作用就是普通人会被踢出游戏。华为的困境恰恰在于太成功。当Mate60凭借国产麒麟芯片,引爆全网之时,它就不再仅仅是手机,而是国产技术突围的,情绪符号。企业高管,体制内人群,甚至爱国消费者,愿意为这份情怀,支付溢价。
但副作用也很明显:6000元以下市场拱手让给OV小米。年轻人第一台华为手机,从曾经的Nova系列变成动辄五千的P系列。一位数码博主吐槽:以前骂小米屌丝,现在发现自己连华为都买不起。
这不是华为的过错,是国产手机行业的整体困局,高端化定然会伴随用户圈层的分化。就如同车圈的BBA从不忧虑失去五菱宏光的用户,华为所渴求的向来并非是所有的人,而是那一群甘愿为国产高端这一标签而付费的人。
最后我们来说说万元的华为手机,到底值不值?
值不值得看你和谁比。和苹果比?华为有更快的充电、更强的信号、更本土化的鸿蒙生态;和安卓旗舰比?麒麟芯片+卫星通信确实独一份。但对比自身呢?Mate60Pro相比三年前Mate40Pro,性能仅提升20%,价格却涨了2000元。
消费者真正焦虑的,不是价格本身,而是涨价速度,远远超于体验升级速度。当技术迭代进入瓶颈期,华为需要回答:下一个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的杀手锏是什么?
华为涨价,本质上是一场惊险的赌局,赌国人愿意为技术信仰付费,赌高端市场能养活一个失去中低端腿部的巨人。赌赢了吗?眼下看是的。但看看隔壁苹果:卖着万元机,照样推出3000元的SE系列。
或许华为该听听普通用户的声音:我们可以接受你贵,但不能接受你只做贵。毕竟把红旗插上技术高地的代价,不该是让消费者买单。
网友评论
-
2025-03-26 09:35:33
鱼大嘴贪得无厌[得瑟]
-
2025-03-27 09:17:55
2*10=10*2[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