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取消大小周,我们豆制品厂要不要也“变一变”?
取消加班=放松管理?还是更高效率?我从豆腐厂10年经验里看到了另一种答案。
最近,小红书宣布取消“大小周”,正式转向双休。这本是互联网行业的事,却让我这个做腐竹豆干的厂子老板,陷入了一阵思考。
我们没有打卡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小周”,但你想想看:凌晨4点蒸豆腐皮,晚上9点还在打包出货——这不就是“大小周”的翻版吗?
有句我家乡的客家话讲咧:“人顶唔顺,机都冇用。”员工是活的,不是生产线上的零件。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说说:我们厂是怎么在“节奏”上动刀子,反而让人效更稳、客户更黏、员工更愿意留下来的。
一、看似“没制度”,其实天天都在“加班”我们做厂的,最怕什么?不是请不到人,而是人来了干一两个月就跑了。
你看看厂里的安排:
夏天高温,凌晨4点就上锅,晚上9点才散工;
人手一少,大家都得顶上,加一班、顶一岗;
有人请假?直接拉内勤、会计来车间支援。
你说有没有“大小周”?没人敢写进表格,但大家身体上都知道:这班不好上,这厂难待下。
二、小红书不是“摆烂”,是早看懂了“人走了啥都白搭”小红书的理由是:“长期来看,这样的节奏对创造力更有利。”
这不是鸡汤,是管理账:
人不是拼命干才有效,而是状态稳了、心情好了、团队稳了,产能自然稳了。
我也给你一句经典名言:“管理不是把人用尽,而是让人愿意留下来。” ——彼得·德鲁克
我们厂最开始也不信,觉得松一松人就偷懒。后来真试了一试,结果是:不松,人跑得更快;松一点,人反而干得更实。
三、我厂这三招“柔性改革”,实际效果真不错不讲虚的,就说我们“鲜临门”工厂这两年怎么改的:
📊 员工管理改良表(真实数据)管理点旧做法改之后成效反馈倒班制度高强度连续,周末无安排周日轮休+错峰调班离职率下降30%临工制度口头调度,无标准建立弹性工种+明确工时临工满意度提升82%福利安排夏季靠“抗”,无补贴每周发绿豆汤+饭补+电费补贴续签合同比例提升23%反馈机制管理层拍脑袋员工提建议→每月筛选落地2条团队稳定性大幅提升别看这些都是“软操作”,省不了多少钱,但能让你厂子“少出事、多留人”。
四、灵活用工不是互联网专属,反而是我们小厂更该有的底气你说小厂不能双休?那是没学会“怎么省得巧、用得稳”。
我自己总结了几点适合我们豆制品厂的做法:
固定岗+弹性岗结合,包装线可以用家庭工/半天工;
建立“错峰排休制度”,高峰期不抢人,淡季多休息;
节假日能出一份小礼也好,腐竹礼包/电费补贴都行;
建微信群,员工有话随时讲,公司每月采纳两条建议。
这不叫“人情厂”,这叫“懂人性的厂”。
有句我们和平县的客家话:识人胜识机,用心胜用力。
写在最后:别让员工拼完青春,只换来一身疲惫说句实在的,做豆制品靠的是工艺,但厂子能不能撑十年二十年,靠的不是设备,是你能不能把人放在前头想。
今天小红书取消了大小周,那是互联网的事。但对我们做腐竹的,这个信号同样重要:
是时候停下来问一句:我这个厂,是不是该调整下节奏了?
调对了,人才愿意留下,品牌自然跑得更稳。
#豆制品 #员工管理 #灵活用工 #工厂运营 #厂里说 #客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