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昆明回访记

推荐 03-21 阅读:1 评论:0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考察,唤起了大家的美好记忆。时间回溯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南站。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昆明,先后前往滇池星海半岛湿地、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多年来,昆明市牢记殷殷嘱托,凝心聚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回访

2015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南站,考察铁路通道重要枢纽建设情况。在工程项目部,他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听取云南省发展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情况介绍,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晨光熹微,昆明南站内客流熙熙攘攘。一列列高铁动车从这里出发,跨越峡谷大河,一路疾驰,为昆明带来了开放新机遇。

时间回溯到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建设中的昆明南站时曾叮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殷殷嘱托,指引前进方向,激发奋进动力。10年来,昆明市抢抓机遇、奋楫扬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昆明南站,已成为连接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站点,集高铁、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

回访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沿途察看“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西南联大原教室、革命烈士纪念碑、西南联大纪念碑等标志性建筑。他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观,详细了解西南联大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

“西南联大汇集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强大师资阵容,从长沙到昆明,又于蒙自、叙永设立分校,始终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3月20日,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向参观人员介绍西南联大的历史时,不禁回忆起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的情景。

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5年来,西南联大博物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力做好西南联大旧址保护与利用、西南联大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工作,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故事。

回访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专程前往滇池星海半岛湿地,在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时指出,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3月的星海半岛湿地绿意盎然,水杉林挺拔而立,芦苇与鼠尾草随风摇曳,小鱼小虾在石缝、水草间自在穿梭,栈道蜿蜒,鸟鸣不绝,一湖碧水中映出斑斓的色彩……

多年来,昆明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滇池保护治理的谆谆教诲,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以滇池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

回访

2020年1月20日,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正在举办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春节前市场供应情况,牵挂着百姓过节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考察,唤起了大家的美好记忆。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云南之行,如春风化雨,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几年来,特色产业在昆明的山水间茁壮成长。民族工艺品实现产业升级,小城电商线上线下销售额超亿元,大山中的洞藏火腿也香飘万家……新思维与传统不断融合,推动产业蓬勃发展,不断书写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昆明日报

编辑:冯颜

审核:钟玲

终审:彭德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