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下资本多惊人?曾爆释永信花4.5亿买地,有18家企业,现如何

国际 05-12 阅读:17 评论:0

文案|编辑:法拉

2022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曝斥资4.5亿买下一块地,个人名下还关联着将近二十家公司。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懵了,这还是我们印象里那个晨钟暮鼓、青灯古佛的少林寺吗?

以前一提到少林寺,大家想到的多半是武学宗师,是僧人们潜心修行、不问世事的清净地界。

可现在瞅着,这少林寺咋越来越像个大集团,到处都透着一股子“商业味”呢?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事情的真相又如何呢?

说起释永信,他本来的名字叫刘应成,出生在安徽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

家里条件也就那样,靠着种地过活,但父母还是尽心尽力地拉扯孩子。

逢年过节的时候,刘应成会跟着父母去寺庙里烧香拜佛,也经常听大人讲些佛教里的小故事。

慢慢让他对人生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对佛法这东西也越来越有兴趣。

十六岁那年,刘应成跟家里人说,他想去拜师学艺,正儿八经地学佛。

他父母也挺开明,尊重了他的选择,就带着他去了河南嵩山少林寺。

当时的少林寺方丈是释行正禅师,老禅师看刘应成这孩子与佛有缘,就破例收了他当徒弟,还给他取了个法号,叫释永信。

在释行正禅师座下,释永信学了不少佛法道理,领悟得也快。

为了能学到更多东西,他还离开过少林寺一段时间,跑到江西云居山、北京广济寺这些有名的大寺庙去深造。

这些地方可都是历史悠久、藏经丰富的地方,释永信就在那里一头扎进佛学典籍里,还经常跟那些得道高僧交流心得,佛法修为那是噌噌往上涨。

等他再回到少林寺的时候,已经是个挺成熟稳重的僧人了。

他为人处世挺谦虚低调的,不爱张扬,一门心思就扑在佛法修行上,寺里的僧人们对他的印象都挺不错。

这也为他后来在寺里能受到重用打下了挺好的基础。

慢慢地,他开始参与寺院的一些管理事务,比如进了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还参与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武术队这些组织,在当地也渐渐有了些名气。

到了1987年,释永信已经是河南省佛教协会的常务理事了,在僧俗两界都挺受人尊敬。

释行正老方丈也看出来了,这个刘应成,将来肯定是能让少林寺重新兴旺起来的关键人物。

后来,释行正禅师圆寂了,释永信也就顺理成章地接过了方丈的位子。

释永信当上少林寺方丈之后,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把这个曾经有些破败的寺庙给重新拾掇起来,让它跟上时代。

他先是给少林寺弄了个官方网站,还注册了“少林”这个商标,接着又组建了武僧团。

不仅如此,他还挺会利用互联网和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平台来宣传少林寺,这么一搞,果然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都想来少林寺瞅瞅。

寺庙要修缮、要改造,那都得花钱,游客们烧的香火钱和买的门票钱,就成了寺庙主要的经费来源。

游客多了,吃住就成了问题,释永信又开始张罗着扩建客房和餐厅。

他从少林寺周边的村镇招了不少工人,日日夜夜地赶工。

新建起来的这些住宿餐饮设施,既保留了少林寺本身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化的风格,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不至于太破坏寺院原来的清净氛围。

释永信还特别重视培养武僧人才。

他从寺里挑了一百来个底子好的弟子,专门进行武术强化训练。

同时,他还让人编排了一些有少林特色的武术表演节目,成立了武僧表演团,不光在国内各地演出,还跑到世界各地去巡演。

这么一来,少林寺的名气就更大了,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提高了不少。

在释永信这么一番经营之下,少林寺可以说从一个一度有些没落的寺院,摇身一变成了个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这不仅给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体验到咱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在的少林寺僧人越来越多,每年接待的游客能达到上百万人次,光是门票收入就能赚到不少。

而且,少林寺还在海内外开设了五十多个分寺,弟子更是遍布全世界。

要说这位方丈释永信,他平时的工资,据他自己说,每个月也就七百块钱。

可外界看到的,却常常是他穿着昂贵的袈裟,脖子上戴着用金丝楠木做的佛珠。

还有人说他手腕上戴的是劳力士手表,出门坐的也是价值上百万的豪车。

这跟一个普通寺庙里僧人那种简朴清苦的形象,那可真是差得太远了。

而前面提到释永信名下公司有不少,而且在这些公司里头,他还占着挺重要的股份,这些公司涉及的行业也是五花八门。

每年,这些公司都能给他带来不少的投资回报。

更有消息说,他曾经花了好几个亿,买下了一块商业用地。

不过这点少林寺出来回应了,表示网上所称的少林寺斥巨资投资地产的消息不实。

面对外边这些个说法和质疑,释永信也出来解释过,说他每个月工资确实就七百块,那些车子啊、贵重物品啊,也都是别人送的。

尽管释永信一再解释,但他对少林寺进行的这一系列商业化改造,还是引来了不少批评的声音。

释永信这一系列的商业运作,确实让少林寺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他带着弟子们到世界各地去表演少林功夫,还在国外开办了少林寺的分寺,吸引了不少外国人专门跑到少林寺来学武术。

这无疑是增强了少林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让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走出了国门,让更多外国人了解。

同时,释永信在公益事业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

比如,他牵头成立了少林寺红十字会,还开办了少林慈善幼儿园,资助一些孤儿和家庭困难的孩子能上学读书。

这个红十字会还曾经为陕西一些地方的贫困病人,提供免费的治疗,也积极参与一些救灾活动,就像零八年汶川地震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医疗队伍去灾区救援。

这些善举,也确实得到了社会上一些人的肯定和赞扬。

可话说回来,随着少林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争议声也就没断过。

很多人就觉得,一个出家人,是不是不应该这么追求名和利呢?

虽然有些传言后来经过调查,被证明是假的或者夸大了,但这些声音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和责难。

对于少林寺的这种商业化,社会上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

有些人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商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能给寺庙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的资金,没什么不好。

但也有很多人担心,如果过度商业化,会不会让寺庙原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受到损害,变得越来越不像个修行的地方了。

面对这些争议和质疑,释永信本人倒是没有退缩的意思,他还是继续坚持着他认为的,要发扬少林文化的使命。

这些年他其实一直都在“修行”,他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外界的各种质疑,有些事情,是需要时间来慢慢证明的。

如今的少林寺,在释永信的带领下,确实走上了一条更加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这在当今社会也的的确确引发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一个寺庙,到底应不应该这么彻底地商业化呢?

一个出家的和尚,如此追求名和利,又是不是符合佛法里说的那些道理呢?

这些问题,恐怕现在谁也给不出一个标准答案。

很多事情,可能真的还需要时间来给出最后的评判。

但不管怎么说,佛法本身的那些核心道理和精神,大概终究是不会因为外在形式的改变,而被轻易改变的吧。

资料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