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临终前,对嘉庆说了两句话,让嘉庆哑口无言

国际 03-21 阅读:0 评论:0

那些个贪财枉法的家伙,拿老百姓当鱼肉宰割,这样的人啊,甭管啥时候,都是大伙儿一块儿唾弃的货色,跟过街的老鼠似的,人人喊打,到头来准没好果子吃。他们的名儿,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大伙儿忘得一干二净,就像从没出现过一样。

嘿,您知道吗,世间万物总有那么几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有这么一位大贪官,他那形象啊,愣是钻进了老百姓的心里头。一提他,不光不觉得扎手,反倒觉着有那么点儿亲近,还带着那么三分“逗趣儿”。

和珅这家伙,历史上有名的贪得无厌,北京恭王府以前就是他的地盘。在电视剧里头,他和纪晓岚斗智斗勇,嘴皮子功夫那是一绝,俩人斗了大半辈子。这家伙把人性摸得透透的,职场里混得风生水起,还留下了一句俏皮话,“和珅一栽跟头,嘉庆乐得直打嗝”。今儿咱们就聊聊这位爷的事儿。

嘉庆四年的大年初三,乾隆老爷子一蹬腿儿,和珅这小子可就倒霉催的了,他的好运算是到头了。先是让他丢了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那两把交椅,到了正月十五,又给他罗列了二十大罪状,咔嚓一下扔进了大牢。家里那点子积蓄,全给抄了,一股脑儿充公了。

嘿,您瞧瞧,和珅那老小子,忙活了大半辈子建起来的商业大楼,一夜之间,咔嚓,全塌了!这不就是那句老话嘛,“老天爷的网,虽宽但不漏,报仇这事儿,别急,时候一到,自然来敲你的门”。

您听听这个,嘉庆爷那会儿列的罪状里说了,和珅大人二十年间愣是攒下了八亿两白花花的银子!您猜怎么着,咱大清国一年到头儿的财政收入,满打满算才七千万两。要是这事儿是真的,嘿,那全国的老百姓得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地干上十年活儿,才能供得起这个和珅大人呐!

嘉庆爷心血来潮,跑到大牢里头跟和珅碰了头。一瞅见这个和珅,头发都白完了,俩眼珠子跟没魂儿似的,嘉庆就忍不住开了腔:“和珅啊和珅,你说你这啥都不缺,咋还一门心思往兜里搂银子呢?你捞这么多,用得完不?”

老头的嘴角儿轻轻哆嗦了一下,紧接着,他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放声大笑起来……

这会儿他心里头最想嘀咕的准是:“咱俩都是老江湖了,你跟我来这套?小子,别跟我装傻充愣。”

【乾隆为何替巨贪和珅站台】

和珅能混到军机大臣、九门提督那把交椅,可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这俩职位,权力大得吓人,没两把刷子,没点真本事,那是坐不稳的。得有那么一股子大气魄,外加超凡脱俗的能耐,才行嘞!

您瞧,九门提督这家伙,那可是守着北京内城九道大门的大管家,说白了,就是皇家的贴身保镖头头。这活儿,非得皇上心里头那份儿信任和倚重不可,得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才能挑得起这大梁。可不是嘛,随便拉个光会拍马屁、没啥真本事的家伙来干,那不成笑话了嘛!

和珅啊,那可是官宦人家出来的孩子。刚一脚踏进官场,那股子热乎劲儿,比刚出炉的馒头还热。你别看他书念得不算多,可这小子机灵着呢,懂得使巧劲儿。只要是皇上翻过的书,嘿,他准能一字不落地啃下来,还得认认真真地记上几笔心得,这样一来,跟皇上聊天儿那是手到擒来,轻松得很。

嘿,您知道吗?和珅那家伙,记忆力好得跟啥似的,皇帝老张口头吩咐一遍,他立马就能倒背如流,一个字不带差的。桌上那奏折堆得跟小山似的,人家扫一眼,嘿,转头就能跟说书的一样,给皇上娓娓道来,那叫一个流畅。这本事,可不给他日后当上军机大臣铺了条金光大道嘛!

得了,光说不练那可不中用。和珅真正让乾隆爷高看一眼的,还得是他三十岁那年,一手摆平的那桩李侍尧的“贪墨大案”。

乾隆爷那会儿,乾隆四十五年,都七十岁高龄了,还心心念念着下江南,这已经是第五趟了。和珅呢,跟着当了个“轻车都尉”的差事,一路上那叫一个机灵。他啥都想在皇帝前头,把乾隆爷伺候得那叫一个舒坦。您瞧,这和珅啊,脑子转得快,心眼儿也多,一路上啥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乾隆爷想喝口茶,水都是刚泡好的;想歇会儿,垫子早就铺好了。和珅就像是乾隆爷肚子里的蛔虫,乾隆爷刚想啥,他那边儿就已经给办妥了。这一路下来,乾隆爷别提多高兴了,直夸和珅是个能办事儿的。说起来,和珅这本事,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他得时刻揣摩乾隆爷的心思,还得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在前面。这样一来,乾隆爷下江南这一路,自然也就顺风顺水,舒心惬意了。

乾隆爷一路溜达,一路悄没声地探听虚实,这不,晃悠到了云南贵州地界,心说找个地头蛇问问情况。他瞅见个官员,名叫海宁,便把他给叫了过来,打算好好盘盘这儿的官风和钱袋子咋样。“海宁啊,”乾隆爷开了腔,“你给咱讲讲,这地界儿的官儿们都咋样?经济嘛,是不是也跟着沾光,红火着呢?”就这么着,乾隆爷跟海宁聊上了,打算从他那儿掏点实底儿。

皇上一问起,海宁那是一顿猛夸云贵总督李侍尧啊。他说,李大人治理云贵那是真有两把刷子,两省经济噌噌往上涨,老百姓们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安居乐业,美得很。李大人,那绝对是个好头儿!皇上您瞧瞧,您这识人用人的本事,简直了,比那最厉害的还厉害上几分呢!

乾隆爷那会儿,被一群马屁精拍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可乐呵劲儿还没过呢,脸就被打得啪啪响。海宁这家伙,第二天一到酒楼,几杯酒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直骂李侍尧那家伙,真是个挨千刀的贪官,杀人放火,啥坏事都干,云贵两地简直成了他的自留地,皇上还被蒙在鼓里啥都不知道呢。海宁自个儿也怂,手里没硬货,为了自个儿的小命,不得已还得跟皇上撒谎。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乾隆爷耳目可不少,没多久,海宁那酒后吐的真言就飘进了他的耳朵里。皇上一听,火冒三丈,立马下令,把海宁给绑了来,一顿严刑拷打,非要治他个欺君犯上的大罪不可。

和珅站那儿,一边顺着皇上的毛捋,一边拍着自个儿的胸口打包票,说他能接下这活儿,去查查李侍尧那档子事儿,给皇上一个满意答复,也给云贵两地的老百姓讨个说法。

哎,说有这么个三十岁的小伙子,心里头琢磨着要去探探那些朝廷里的老狐狸、大权在握的家伙们的底。乾隆爷一听,嘿,先是一愣,但转念一想,心里头不由得给这小子竖起了大拇指,暗赞一声:“这小子,有种!”

他心里头那叫一个纠结啊,你想啊,李侍尧那可是他的得力助手,信任得跟自家人似的,他还老在朝堂上夸李侍尧,说是“世间少有的能人”。这要是李侍尧真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那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呢?要不,干脆就装聋作哑得了,找个由头把李侍尧叫到京城,好好敲打敲打他,也就这么着了。

和珅瞅见皇上在那儿犯嘀咕,心里头那个急啊,暗说:这送上门的大功,哪能轻易让它溜了?连忙开了腔:“皇上,您瞧瞧,李侍尧那老家伙,督抚的位子一坐就是二十多年,根深叶茂的。万一他私下里搞起买卖官职那一套,给自己拉帮结派,再搞点私兵壮壮胆,别的省的督抚一看,嘿,有样学样,那还了得?”

乾隆心里头最怕的就是地方上的兵马不听朝廷的,自个儿玩起土皇帝的游戏。一听和珅那小子冒出“手握重兵,自个儿说了算”这么一句,他立马就不琢磨了,干脆利落,当下就拍板和珅当钦差大臣,去好好查查李侍尧那档子贪赃枉法的破事儿。

要说那钦差大臣啊,就好比现今中央派到地界上的调研头头,是皇上亲手挑的,临时给个一品大官的帽子戴上,见了谁都得高看一眼,这可不是一般的高干,明摆着乾隆对和珅那是真信赖。和珅一听这差事,二话不说,挑了几个机灵透顶的手下,一溜烟儿地就往云贵那边奔去了,查案子去喽!

和珅这家伙,并没急吼吼地直奔李侍尧那儿,反倒是在云贵那块儿悠哉游哉地逛起了山山水水,吃喝玩乐了个痛快。他呀,不急不躁,一边赏着美景,一边品着美食,愣是没急着去找李侍尧的茬儿。

李侍尧在这地界儿眼线多得很,和珅的一举一动,他那是门儿清。刚开始,他还琢磨着这小子深沉得很,八成是想方设法要扳倒自己呢。嘿,你猜怎么着?过了小半个月,和珅非但没逮谁问啥,反倒拿起笔杆子写诗画画起来,看那架势,像是把此行的目的全给扔到爪哇国去了。

李这下心里踏实了,琢磨着和珅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这回不过是来凑个热闹,哪敢真跟自个儿过不去呢。

嘿,您知道吗?这一切啊,都是和珅那家伙玩的把戏,专为糊弄李侍尧的。他自个儿当诱饵,把李侍尧的眼珠子都给吸过去了,暗地里呢,他却悄悄派了几个得力的手下,偷偷摸摸地去查访。您猜怎么着?云南巡抚孙士毅那么一开口,事儿就明了了,矛头直指李侍尧的大管家张永受,这事儿啊,算是摊上大事儿了!

张永受啊,那可是李侍尧肚子里的蛔虫,兼管着他的钱袋子。李侍尧家里头,里里外外的进账出账,还有那些个人情世故的往来,张永受都给工工整整地记在一个小本上。嗨,你要是谁能翻腾出那个小本本,嘿,李侍尧那腐败的事儿啊,就算是板上钉钉,跑不了了!

和珅一听,立马吩咐手下悄悄地把张永受给逮了起来。张永受这家伙,刚开始跟个闷葫芦似的,啥也不肯说,你问东他答西,跟绕口令似的。但和珅是谁啊,那是有的是法子,软硬兼施,威逼加利诱,没几下子,张永受就扛不住了,乖乖地把账本藏哪儿都给吐了个干净。

和珅那小子,拿着账本儿,眼睛一眨巴,嘿,立马揪出了几个送礼的官员。他上门那么一忽悠,这些哥们儿全点头了,说愿意站出来指认李侍尧那厮收黑钱。他们还一股脑儿地倒苦水,说是被逼无奈啊,要是不给李侍尧送点啥,在云贵那地界的官场,简直就没法儿混!

经过一番细细盘查,您猜怎么着?李侍尧那小子能坐实的贪墨银子,足足有三万五千两之多,白花花的银子啊!

和珅揣着那调查报告,乐颠颠地就往乾隆那儿奔,心里头琢磨着,这回可逮着大鱼了——李侍尧那贪腐的实证,铁证如山啊!皇上见了,指定得一拍大腿,立马下旨砍了他的脑袋。我呢,嘿,那功劳簿上可得大大记上一笔,往后啊,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可谁承想,乾隆爷接过报告,眉头拧得跟麻花似的,半天没吭声,那表情,就像是吃了个没放盐的窝头,不怎么对味儿似的。

按大清那会儿的规矩,官员要是贪了超过一千两银子,秋后就得咔嚓一刀。瞧瞧李侍尧那家伙,足足贪了三万五千两,算算账,够死他三十来回的了。可话说回来,咱们大清啊,不兴那一套依法治国,到底是脑袋搬家还是活蹦乱跳,全凭皇上老子一句话,全凭他老人家那会儿心情咋样。

李侍尧这家伙,虽说手伸得长,爱捞点油水,但他可没动过歪脑筋要造反。相反,他在促成大清和缅甸握手言和上,那可是立了大功的。乾隆爷呢,心里头也犯嘀咕,杀他吧,舍不得,毕竟这人还有两把刷子;不杀吧,自己的面子往哪儿搁?再说了,乾隆爷也心疼人才不是?可话说回来,皇上也不能张口就来,想咋样就咋样,那朝廷的法度还往哪儿搁?得嘞,这时候就得有人站出来,给皇上搭个台阶儿,把事儿给圆满了。

嘿,和珅那家伙,脑子转得那叫一个快!乾隆皇上一犯嘀咕,他立马心领神会,皇上心里那点小九九,他门儿清。接着,他就上手给李侍尧打圆场了,乐呵呵地说:“皇上啊,您瞧瞧,那三万五千两银子里头,一大半可都是您赏给李大人的宝贝疙瘩,再加上朝廷按规矩退回来的贡品,这些都不算数的话,李大人那官位,贪点也不算过分嘛,毕竟得有点油水不是?”

瞧乾隆爷那眉头稍微舒展了点,和珅赶紧趁热打铁:“嘿,我还打听到个小道消息,李府里头有个叫喜儿的姑娘,她说啊,之前是按照李大人的吩咐,跑到云南去置办给皇上贺七十大寿的贡品呢,这孝心,可真是杠杠的!”

乾隆爷随手捞起那份贡品单子瞄了一眼,嘿,好家伙,玉器、瓷器、还有那精雕细琢的木器,加一块儿八十多样儿,估摸着没有上万两银子是拿不下来的。看来咱这李侍尧,非但没犯啥事儿,孝心还重得跟山似的,都能撼动老天爷的心啦!

乾隆爷那脸儿上的怒气说散就散,跟变戏法似的,一抬头,笑眯眯地盯着和珅,慢条斯理地开了腔:“和爱卿啊,朕这身子骨儿今儿个乏得紧,李侍尧那档子事儿,就劳您大驾,全权摆平了吧!”

到头来,多亏了和珅在中间使劲周旋,李侍尧这才捡回一条命。官职嘛,是没了,让他弟弟给接手了。可你猜怎么着?后来他居然又被朝廷给请出山了,而且一做就是三品大员,还混上了个太子太保的头衔,真是够传奇的!

和珅在那案子里头可是大展身手,还没回京呢,乾隆爷一高兴,半道上就赏了他个户部尚书的头衔。没多久,这家伙又噌噌噌地升了官,成了御前大臣,真是走了狗屎运啦!

李侍尧那档子事儿,对和珅来说,简直就是坐上火箭“嗖”一下升天的节奏,但这背后的门道可不止于此。借着这股东风,和珅算是把自家主子乾隆给瞧了个透透的。皇上啊,根本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包公,朝廷那些律法,不过就是哄哄老百姓的玩意儿。他老人家心里头,其实更偏爱那些有能耐、孝心重、还会来事儿的大臣们。

要是能把皇上侍候得乐呵乐呵的,那可就算是手里攥着张“不死券”啦!甭说私下捞点小油水,你就是把国库那点儿存货全给搬空了,也敢挺直腰板儿,不当回事儿!

说到底,乾隆这家伙,接手的可是祖宗两辈儿积攒下的金山银山,对银子那是一点儿也不上心。他啊,心里头装的全是情义,标准的性情中人,谁要是对他掏心掏肺,他保管十倍奉还。这也就难怪了,和珅那家伙贪得满城风雨,乾隆却愣是能装聋作哑,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哎,乾隆老爷子毕竟不是神仙,长生不老那是梦。和珅在他身上下的那些大本钱,随着乾隆一蹬腿儿,立马就成了泡影。这下可好,那些没了甜头的主儿,能不找他算账吗?头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嘉庆小子。

您瞧瞧,在那讲究孝顺的封建年月里,新皇上登基后,一般不会急着对前朝那些老臣子们动刀子,免得落下个不忠不孝的名声。可您知道吗,嘉庆爷那会儿都快奔四的人了,咋就非得冒着风险,去收拾他爹最看重的那些大臣呢?这事儿,咱得琢磨琢磨。

【嘉庆:不杀和珅难道等和珅杀我】

要说嘉庆啊,他要是手头还能凑合着有个辙,那打死他也不会在太上皇刚闭眼第二天,就火烧火燎地跟和珅算账。

都说钱财难守三代旺,瞧瞧乾隆老爷子那会儿,挥霍得那叫一个爽快,愣是把康熙、雍正辛苦攒下的家当给霍霍光了。他给嘉庆留下的,嘿,那可是真真切切的一锅乱炖,烂摊子一个!

嘿,别的那些个事儿嘛,缓缓也就罢了,可眼瞅着国库里头,银子就剩那么一丢丢,不满两千万两了,连给各地府库填坑的都不够,还怎么让各级衙门正常运转啊?朝廷那边,守边疆的军费也是捉襟见肘,士兵们天天就指着那稀粥吊命呢。这一来,不光打仗没力气,说不定哪天,饿急眼了还得闹兵变呢!

嘿,您知道吗?在和珅那小子的一马当先之下,朝堂上下,官员们那是一个赛一个地爱财。比如说吧,朝廷本来打算给受灾的老百姓一人发10两银子救急,结果呢,经过那些贪官污吏一层一层地扒皮,到了百姓手里,嘿,连1两都剩不下!这事儿整的,老百姓能不抱怨吗?民间那怨气,跟夏天的蚊子似的,嗡嗡的,到处都是。各地更是乱成一锅粥,暴动、骚乱,就没消停过。

说实话,嘉庆那会儿碰上的,压根儿就不是个“要不要宰了和珅”的二选一,那是个板上钉钉的事儿,答案独一份儿,非答不可。

哎,你说这和珅啊,到底搜刮了多少好东西?他是不是富得都能跟国家比肩了?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你说他贪的那些宝贝,多得能堆成山还是咋的?说不定,把咱整个国家的财富加一块儿,都不见得比他多呢!这可不是我瞎掰,你想想,这家伙在朝里这么多年,啥油水没捞着?但话说回来,咱们也别把他想得太神乎其神了。虽说他的家产多得数不清,可那也得看他怎么花,怎么守。要是不会打理,再多的宝贝也得败光,对吧?所以说,和珅这家伙,到底是真富还是假富,咱们也得辩证地看。不过,从他那堆积如山的财宝来看,说他“富可敌国”,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如皋市戴氏家藏博物馆的大当家戴时祥,手里头揣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宝疙瘩——《嘉庆四年正月丁卯那天抄和珅家的小本本》。这小本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的,全是那会儿从和珅豪宅里头搜刮出来的宝贝疙瘩。咱们国家的文物专家一看,嘿,真家伙,确确实实是那个年代的真迹!

您瞧瞧这份账单,和珅这家伙,家底儿可真厚实!他有33套七进七出的大院子,徽式建筑还有62套,外加花园、台楼,还有存放宝贝的屋子,加起来得有上百间,不动产嘛,零零总总超过了两千样儿。说到地,他手里攥着800顷,您算算,一顷就是66666平米,加一块儿53平方公里呢!再瞅瞅他的买卖,当铺75家,古玩铺子12个,玉器店4间,丝绸店、洋货店各2家,皮货店还有1家。那些古董、金子银子、珠宝玉石,多得数不清,堆一块儿,乾清宫都得给塞满了,放不下喽!

您瞧,在徐珂那本挺有意思的《清稗类钞》第四本里头,有那么一篇《嘉庆吃饱》,说的是这么档子事儿:嘉庆爷那会儿,吃饭的事儿也被记下来啦。不是说他天天吃啥山珍海味,而是讲他有一回,那真是吃得痛快,撑得慌!书上就这么一笔一划地写着呢,就像是咱们平时聊天,说谁谁家的大爷,哪天吃多了那么个意思。您说,这记录历史的,也得有点儿生活气息不是?嘉庆爷那会儿,估计也是饿了许久,碰到好吃的,不顾形象地大吃了一顿,这事儿就被记下来,成了后人的谈资。嘿,历史的书页里,偶尔也藏着这么些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插曲呢!

家产被抄了个底朝天,一合计,嘿,竟然值八百多个亿,真够惊人的!

嘿,您知道吗,古时候那会儿,1兆啊,就是咱们现在的100万。那么,八百兆是多少呢?乖乖,那就是8亿两银子!要说这家伙有钱,富可敌国?得嘞,这话都显得寒碜了点儿,简直是往少了说了!

您得知道,咱刚才提的那点子,仅仅是和珅大人自个儿的家底儿。要说相府里头的其他人,不管是家里人、下人,哪怕是给大伙儿递茶送水的小丫头,手头都比嘉庆皇上滋润多了。就拿和珅那俩仆人刘全和马瑞麟来说吧,人家每人手里攥着六百顷(四十平方公里)的好地,外加二十多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呢!

和珅啊,那可是前朝的大红人,简直就像个“副皇上”,一人之下,万人都得巴结着他。再加上他那钱袋子,比国库还鼓,嘉庆心里明镜似的,留着他,不就是家里养了个老虎嘛,迟早得出事。天天提心吊胆的,还不如咱自个儿先动手,把这刺儿给拔了。所以,嘉庆给和珅下最后通牒的时候,就写了这么一句:得了,您老人家,时候到了。

要是我不把和珅给收拾了,这天底下的人啊,只怕都晓得有个和珅,反倒把我这皇上给忘了!

【君臣交心 和珅吐露实情】

和珅那小子被抓了,家里东西全让朝廷给抄了。他的那些小跟班们,跑的跑,逃的逃,散的散,再也翻不起啥浪花了。嘉庆皇上啊,可算是等到这一天了,自打他坐上龙椅第四年起,总算是吐了口气,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嘿,他啊,在和珅那老小子快蹬腿儿的前夕,特意溜达到了大牢里头,去瞧了瞧和珅。头一桩事儿,自然是摆摆自个儿胜利者的谱儿,让和珅瞧瞧,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再一个嘛,他心里头有个疙瘩,非得问问不可——你丫贪了那么多钱,到底能不能花得完呐?

和珅一听嘉庆抛出这个问题,先是愣了那么一下,紧跟着就咧开嘴大笑起来,心里琢磨着:这皇上不是明知故逗乐嘛!但眼瞅着嘉庆那认真求解的样儿,和珅赶紧把笑给憋了回去。

和珅两腿一软,跪在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嘉庆,开始竹筒倒豆子般说起了真话。他笑道:“您瞧瞧,这些个银子,我就是再活上几辈子也花不完呐!可话说回来,这其中的大头,还真不是我自己瞎挥霍的。”

和珅直愣愣地说,乾隆老爷子啊,就爱满世界溜达,美其名曰微服私访,实则就是游山逛水。这一大队人马,吃穿用度,那可都是海了去了,国库那点银子哪儿够啊?最后还不是得我自个儿掏腰包给填上。说到我那些个豪宅大院、楼台亭阁、花园仓库,还有那满屋子的宝贝疙瘩,嘿,其实都是给先帝爷备下的。

嘉庆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老爹乾隆那脾气秉性,他再清楚不过了。尤其是到了乾隆老爷子晚年那会儿,国库都快空得能跑马了,他还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时不时还整个即兴出游。那时候嘉庆心里还犯嘀咕呢,这银子到底是打哪儿变戏法变出来的?如今算是恍然大悟了,敢情背后全靠和珅那小子给撑着呢!

和珅咧嘴一笑,接着说:“嘿,还有那么一码事儿,我那点儿私房钱,全得拿去官场里转悠,打赏那些卖力给我跑腿的小子们。要是兜里没钱,谁乐意搭理我呀?我这位置,能坐得稳当?乾隆老爷子一时兴起定的规矩,我可得实实在在掏出成千上万两银子去填坑。为了皇家的面子,我这贪,也是逼不得已嘛!”

听完和珅那一番话,嘉庆心里头的疑惑就像被大风给吹跑了,对他的那股子怨气也消散了不少。和珅说的倒也在理,在那封建专制的社会里头,当官的唯一的门道不就是得巴结上司嘛,上司一张嘴,你的饭碗、甚至是小命可都得掂量着。

和珅这家伙,官做得大极了,上头就那么一个老板——乾隆爷。您说这事儿逗不逗,乾隆爷那奢侈劲儿,加上对和珅那纵容样儿,愣是把和珅捧成了个大贪官,这才是根儿上的事儿呢!

嘉庆四年的正月十八那天,俩太监揣着皇上的旨意,还拎着一根白布条子,晃悠晃悠地进了大牢。和珅一看,心里头就明白了,他接过那白布条子,往房梁上一搭,就这么自个儿解决了。临了儿,他还吟诗一句,算是给自己的人生画了个句号。

嘿,您瞧瞧,五十年啊,跟做梦似的,一眨眼就过来了,还真不假!这日子过得,跟演大戏一样,一幕幕的,历历在目。五十年前的光景,现在还跟昨天似的,清晰着呢。您说这事儿,是不是挺玄乎?五十年里头,咱也风光过,也落魄过,啥滋味儿都尝了个遍。有时候觉得,这人生啊,就跟那万花筒似的,啥花样都有,转着转着,就不知道转到哪儿去了。但说到底,这五十年,还是过得挺值的。虽然有时候也犯迷糊,觉得这日子咋就这么快呢,但一想到那些个高兴的、难过的、刺激的、平淡的事儿,心里头就热乎乎的。所以说啊,五十年梦幻真,这话不假。咱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今儿个,我算是跟这花花世界说声拜拜啦!

将来有那么一天,河水泛滥闪着龙光的时候,

瞧,那袅袅升起的烟儿,说不定就是咱下辈子的模样呢!”

嘿,您知道吗?和珅那大宅子、值钱的玉器、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啊,一半儿落他后代手里了,剩下的嘛,嘉庆皇帝和那些王公大臣们可不客气,直接给分了。至于和珅囤的那些粮食,全给灾区老百姓送去了,这一送,国库从空荡荡的立马变得鼓鼓囊囊,社会经济也跟着沾了光,慢慢好转起来。您说,这事儿办得,是不是既解气又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