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没让步,36万亿美债还不上,特朗普走投无路,决定弄死大债主
即便是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先感受到的不是风光无限,而是要先面对美国的36万亿美债。
特朗普为了解决债务危机,上台后有两个大动作,一是让马斯克成立效率委员会,进行节流,一个是对外大搞关税政策。

但是这两个方法,全部没有让特朗普看到任何的效果。
眼下36万亿美债填不上,特朗普又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效仿萨达姆,“弄死”大债主!
那么,这个大债主是谁?这背后又有着哪些详情?

为维持庞大的政府运转、国防开支、社会福利体系等,美国政府长期依赖举债度日。
如今,这笔巨额债务越滚越大,已经飙升至36万亿美元,仅每日的利息支出,就需掏出几十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正如同饥饿的秃鹫,紧紧盯着美国的债务状况。
它们的每一次评估,都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一旦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投资者将对美债的信心大幅受挫,纷纷抛售手中的美债,这会导致美债价格暴跌,美国政府融资成本急剧上升。
届时,美国经济或许将陷入一场难以挽回的衰退旋涡。
面对如此严峻的债务危机,特朗普政府可谓绞尽脑汁。
最后,他们想出了“节流”与“开源”两手策略...

“节流”方面,特朗普政府寄希望于马斯克的“政府瘦身计划”,试图削减不必要的政府开支,精简臃肿的行政体系。
就这样,承载着“精简政府”厚望的机构正式成立。

效率委员会刚一成立,便雷厉风行地开展行动,大批联邦雇员的工作时间安排被重新规划。
此前因疫情而兴起的居家办公模式被紧急叫停,要求员工一周五天必须到岗。

在人员开支削减方面,他们毫不手软,先是将目标对准了美国环境保护署,一声令下,1100多名员工瞬间失业。
随后,效率委员会的“裁员风暴”席卷至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几百名试用员工也收到了解雇通知。
然而,这一计划触动了医疗集团、军工复合体等利益集团的“奶酪”。

这些在华盛顿有着深厚政治根基和巨大影响力的集团,纷纷出手抵制,最终马斯克只能无奈出局,“节流”计划宣告失败。
于是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开源”策略,即对全球加征关税,妄图通过此举减少贸易逆差,逼迫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特朗普政府首先单方面宣布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一招“妙棋”。
既能减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又能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但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面对美国无端的贸易霸凌行为,中国迅速展开强力反制。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拳,直接击中了美国农业的要害。
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农民们叫苦不迭。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调整贸易方向,加大与欧盟、东盟等地区的贸易合作力度。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盟和东盟的贸易额分别增长了8%和10%,中国在全球贸易版图中成功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反观美国,这场贸易战带来的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美国农产品出口遭遇重创,下滑幅度高达20%。
农业带的农场主们望着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的农产品,欲哭无泪。
不仅如此,美国国内金融市场也遭受了巨大冲击,三大股指如断了线的风筝般暴跌,上万亿美元的市值瞬间蒸发。

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怨声载道。
美国经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市场信心持续低迷,如同陷入了寒冬。
在这样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被迫暂停部分关税措施,这场贸易战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当内部整顿和对外贸易施压均未能有效缓解美国的经济困局时,特朗普将目光投向了美债的最大“债主”——美联储。

美债的主要债主中,美国本土机构持有量约达20万亿美元,这一庞大的债务结构背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起着关键作用。
特朗普深知,若能掌控美联储,或许能为解决债务危机打开新的局面。
于是,他开始对美联储发起了一系列激烈的“总攻”。

特朗普公开站出来,毫不掩饰地威胁要撤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在他看来,美联储现行的货币政策过于保守,未能积极配合政府解决债务问题。
同时,他还试图收编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
期望通过整合这些金融监管力量,进一步对美联储施压,甚至妄图将美联储改制为政府部门,使其完全听从政府的指挥。

然而,特朗普的这一系列激进举动,瞬间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众多国家对美债出现了信心危机,美元指数因此受到重创,跌破90大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全球有38个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体系的风险,开始积极筹建新的国际结算体系,“去美元化”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

在这场特朗普孤注一掷的行动过后,美国的债务危机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持续恶化。
美国经济原本就因债务问题而疲惫不堪,如今更是在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国内企业融资困难加剧,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压力增大。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凭借着强大的韧性和稳健的发展策略,实力持续增强。

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开始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上的地位逐步提升。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冒险之举,最终未能拯救美国经济于水火,反而让美国在经济困境中越陷越深,而世界经济格局也在这场风波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