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居然藏着这么多美学!

推荐 08-16 阅读:13 评论:0

泉州

是你一生要来一次的城市

半城烟火,半城仙

来到世遗泉州就要看古城遗产

去体验

红砖燕尾的闽南韵味

去感受

中西合璧的万种风情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

要求加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泉州古城

究竟藏着何等魅力?

带你一探究竟

  ▲剪瓷雕。(本文图片来自泉州文旅)

在泉州古城7.62平方公里范围内,高密度分布着众多的海丝文化史迹,有8处世界遗产点,各级文保单位59处,省级及以上历史文化街区3处。古城内还分布有历史建筑70处、古民居600多栋以及大量的传统街巷、城墙遗迹、寺院宫庙、传统商铺和老宅院等。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在泉州,红砖厝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燕尾脊是红砖厝的最显著特征,也是闽南文化的一个特有符号,有“盼燕归巢”之意。

  ▲燕尾脊。

看红砖建筑,泉州府文庙是必打卡地之一。府文庙,整体建筑群在建筑的形制、风格及其营建方法上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如保持“出砖入石”,红砖、红瓦,坡屋顶、燕尾脊等极具泉州传统建筑特色,是宋代以来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成为闽系红砖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

  ▲泉州府文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耸立在泉州各处、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和遗址,至今仍向世人讲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不同信仰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故事。

开元寺,为我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孪生石塔。飞天乐技、狮身人面像等域外题材完美融入建筑之中,尽致展现多元文化与多种宗教艺术共存之景象。清净寺,仿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风格而建,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是宋元泉州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的物证。

  ▲开元寺内还有一堵“麒麟壁”,也是影壁。采用娴熟的琉璃工艺制作而成,集绘画、雕塑、陶艺为一体,色彩斑斓。原建造于泉州府城隍庙前,于1974年移进开元寺内。

中西合璧,是泉州建筑的另一大亮点。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地带,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南洋式建筑精华,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要,成为历史上中西合璧的商业街建筑典范,是我国少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中山路骑楼。

在泉州,兼具闽南传统特色和西式洋楼特点的建筑,还有番仔楼。番仔楼是指侨居南洋衣锦还乡的华侨回到祖地建造的民居。番仔楼大部分建于清末到解放前夕,吸收了闽南古厝与南洋建筑的优点,设计新颖,建造精美,尤其是石雕、砖雕、彩画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泉州古城里有不少番仔楼。

此外,泉州还有手巾寮、吊脚楼、蚵壳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除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还有那融古开今,彰显建筑技艺之大成的精美构件——燕尾脊、出砖入石、山墙、瓦当、斗拱、雀替、影壁……

  ▲雀替。

建筑文化遗产承载着泉州社会多元共荣的海洋商业传统,千百年来作为泉州人民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活态传承并沿用至今。如今,这些中西合璧万种风情的闽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底蕴,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泉州文化遗产

不是生硬的建筑物

而是满载人间烟火味

总要来一趟泉州吧

一起来感受不曾发现的建筑之美!(完)

来源:新福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