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水果腐烂发臭无人要,只因一句中文标语,游客:自己留着吃吧

社会 04-29 阅读:1797 评论:0

几年前,泰国水果摊人声鼎沸,中文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泰国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如今,水果摊却异常冷清,堆积如山的榴莲和山竹无人问津,果农们愁眉不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泰国小贩的一句中文标语。

他们到底写了什么,遭到中国消费者的集体抵制?既然泰国水果腐烂发臭也无人问津,那我们吃的榴莲和山竹又来自哪里?

甜蜜的“死亡之吻”

泰国的水果摊跟几年前比起来,现在冷清了很多,以前挤满了人,卖不出去的榴莲和山竹堆得像小山一样,发出难闻的味道,引来很多苍蝇。

果农们很沮丧,坐在摊位旁边,心里想着:“中国游客怎么不来买水果了呢?”这和几年前的热闹场景完全不一样。

最初,泰国水果摊贩为了招揽中国游客,想出各种吸引眼球的中文标语,其实有些词语他们也不清楚具体的含义,只是觉得中国人喜欢,就写了上去。

比如“榴莲刺客”虽然有些戏谑,但说明了当时榴莲价格很高,“山竹公主”则是在夸赞山竹品质,每个字都表达了对中国游客的欢迎,可惜的是,这种“中文热”渐渐变了味,最终引发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文字的力量确实让人感到有亲和力,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字,一边赞叹文化输出的重要性,一边买下香甜的水果,然而一些水果摊位开始出现了“请勿按压榴莲,按了必须买!”的中文告示,不少中国游客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有些不满。

在中国,人们习惯通过轻捏或拍打来判断水果的新鲜程度和成熟度,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的挑选方式,用中文做出这种“提醒”,这让中国游客觉得受到区别对待。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用词变得越来越严厉,甚至带上了威胁的意味,比如写着“摸一下赔100泰铢”,更过分的是,一些标语直接标注“只为中国游客准备”,好像故意针对中国游客。

这种做法彻底惹恼了中国消费者,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泰国水果滚出购物车”的声音,网友们纷纷表达不满:“写中文就算了,还写得这么难听,当我们是冤大头吗?”、“泰国人一边赚我们的钱,一边嫌我们吵,现在连摸水果都要管!”

这些简单的标语就像一个甜蜜的“死亡之吻”,扼杀了中国游客对泰国水果的喜爱之情,只是面对批评,泰国商家解释说顾客按压会影响水果质量,造成滞销。

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但只用中文写标语,而且语气强硬,无疑加剧了中国游客的反感,说到底,这次“水果战争”爆发,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和沟通上的差异,以及泰国商家对中国市场过度依赖后产生的骄傲自满。

泰国商家没有充分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沟通方式上存在偏差,导致误解和不满累积,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中国市场让一些泰国商家过于自信,忽略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最终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弹。

繁荣背后的隐忧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泰国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实惠的热带水果,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前来观光,那时,泰国的水果行业发展迅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光。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榴莲备受欢迎,给泰国果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许多果农为了赚更多钱,纷纷砍掉其他果树,改种利润更高的榴莲。

到了2018年,泰国出口的榴莲数量达到了51.9万吨,其中超过一半都销往了中国,然而,“中文标语”事件突然发生,就像在热闹的景象下引爆了一个麻烦。

泰国农业部门的统计显示,一些水果摊生意一落千丈,销量大幅减少了30%,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榴莲,眼看着就要腐烂变质。

果农们迫不得已开始直播另类吃法,比如“榴莲泡面”、“山竹炖鸡”等,试图挽回损失,曼谷某夜市摊主哭诉:“以前一天能卖500公斤榴莲,现在50公斤都难!”。

只不过“中文标语”事件只是泰国水果卖不出去的其中一个原因,近年来,泰国旅游总出问题,又是人口贩卖,又是电信诈骗,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中国游客都不敢去了。

与此同时,国内旅游越来越火,一会儿淄博烧烤,一会儿哈尔滨冰雪游,好玩的项目太多了,吸引了不少人留在国内玩,原本想出国旅游的人也变少了。

另外,马来西亚和越南也开始大量出口榴莲到中国,有了强劲的竞争对手,慢慢就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泰国水果的生意变得更难做了。

还有一个情况对泰国水果商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中国提升了进口水果的检查标准,像是要求榴莲要有农业规范GAP认证才能进入中国市场。

多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对泰国水果商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困难,让他们本就面临困境的生意更加难做,最终导致泰国水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贸易受到不小的影响。

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除此之外,泰国水果遇到的问题不是偶然现象,之前因为长得好看走红的“水果西施”,现在也被爆出“不买果汁不能拍照”的争议,引起大家不满。

有人批评她“过河拆桥”,也有人觉得“做生意很正常”, 这说明一些泰国商家想“两头占好”,一方面想赚中国游客的钱,另一方面又不太尊重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

而且,中国现在也有很多性价比高的水果可以替代泰国水果,比如西双版纳的榴莲、芒市的菠萝蜜,这都让泰国水果的生意更难做了。

越南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并加强与中国商家的合作,在榴莲出口上获得了亮眼的成果。

这些成功案例非常值得泰国商家认真思考和借鉴,他们需要反思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在中国榴莲市场上取得更好的表现。

结语

“中文标语”事件提醒了泰国水果产业,也反映出泰国旅游业一些人的矛盾心理,他们想赚中国游客的钱,却不想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他们想简单地用中文标语解决问题,但却忽略了尊重中国文化,正如网友所说,泰国人只是想把中文当成赚钱的工具,所以,你觉得他们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该不该反思呢?

信息来源:

环球网2019-04-15《泰国一水果摊用中文标“不要按压榴莲” 引发争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