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应知晓的“职业年金”知识
养老金并轨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事情。
毕竟事关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无可回避。
不管是谁,都有功成身退之时。也就是突然从某一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最终都会去关注养老保险体系,且睚眦必“较”。
目前,养老保障体系分为“三大支柱”,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大保障,职业年金属于第二大支柱的组成部分,个人主动规划的储蓄、商业保险就是第三大支柱。
先说基本养老保险缴,中小企业的费基数会选择按社平工资的60%缴纳,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是缴纳社保的最低标准了。
由于企业职工跳槽会涨工资,加上偶尔失业最终让缴费年限缩短至约25年,而体制内人员普遍在35年左右,年限差距明显。
虽然计算方式一样,但是多寡并不隐秘。
再说商业保险,这道理和基本养老保险原理是一样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区别是商业保险得自己掏钱,有钱人自然不会在乎什么养老钱,世界维度不相同。
往往是基本养老金越高的人,更有意愿去缴纳商业保险,更能现实那“品质养老”。
最后着重说说这“职业年金”。
一句话概括,此为“大杀器”“关键一招”。
还是要以大家熟悉的基本养老保险为参考对象,2019年5月起单位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6%,个人8%。
缴费基数范围为社平工资的60%—300%。
是不是感觉到熟悉?因为企业年金的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基数一致,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一样。
说这个就是大家都能够轻易查询到自己的养老金的缴费基数,比如普通的科员,他的这个数字是6000元,算是比较平均。
而恰好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为以上参照对象的一半,至此,大家心里也就有数了。
还是举个例子,这样更为直观地展现。
假设缴费基数与到手工资6000元。
那么单位缴纳6000元×8%=480元。
加上个人缴纳,6000元×4%=240元。
于是每月合计存入职业年金账户720元。
按照35年的工龄,那么就能够简单到三十万左右的金额,且相信3%的平均复利是一直存在的,那账户余额就是42万左右。
对一个普通人,也就是处级以下干部,当职业年金累积到30多年,由于职业年金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63岁到点退休。
有人自己查到了职业年金情况,结果只有200多,那我只能告知你,单位缴费部分为虚账,不过在退休时财政会补足本息。
原来的计发月数是139个,因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63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变为117个月,计发月数是需要动态调整的。
另外,计发月数基于人口预期寿命和固定记账利率精算确定,旨在确保退休人员在预期寿命内均匀地分配个人账户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