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CEO:我们忘了一个事实,中国掌握了方向盘,欧洲人只是乘客
据报道,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在欧洲参加一场活动时表示,欧洲在充电设备布局上大幅落后。欧洲繁荣的支柱之一已经受到了威胁。即便进行了大量投资,但仍有被甩出赛道的风险。
欧洲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了一组数据,汽车制造业为欧洲带来了1300万从业者,大约8%的GDP收入,私营研发投资占比30%。
德梅奥表示,因此雷诺决定在上海成立一个研发中心,以便能在两年内在欧洲推出一款小型电动汽车。
这就是欧洲老牌车企的卑微愿望,在中国已经普及电动汽车的背景下,雷诺的希望只是到中国取经,并在两年内给欧洲造出一款像中国汽车那么先进的电动汽车。
雷诺CEO德梅奥
中国掌握了方向盘
德梅奥提到了小米汽车,说小米很快就学会了设计和生产,欧洲应该效仿竞争者。
德梅奥还打了个比方称:“中国人很清楚但我们往往忘掉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掌握了方向盘,欧洲人只是乘客,已经没有路线图了。”似乎是为了挽尊,他又加了一句,“起码短期内是这样。”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欧洲靠着燃油汽车,实现了长期的繁荣,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进入新时代之后,欧洲已经落后了。
现在如果还不能跟上中国,后果就是,中国将长期“掌控方向盘”,这显然是欧洲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新能源汽车
欧洲做错了什么?
欧洲的一个主要错误就是傲慢,过度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忽视了时代的变迁。
燃油车时代,欧洲凭借百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然而,当新能源革命到来时,欧洲车企却未能迅速调整战略,仍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试图用传统模式应对新格局。
这种路径依赖,使他们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以及市场反应速度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
此外,在政策层面,欧洲也犯了致命错误,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欧洲选择的主要策略不是加快自身创新,而是通过关税、补贴、法规等手段试图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变成了真正的闭门造车。
最关键的问题是,欧洲缺乏对新技术生态的全局性思考。
电动汽车的竞争不仅仅是制造,而是整个智能出行生态的竞争。中国企业早已从单纯造车,拓展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而欧洲却还停留在传统工程师思维,固守传统价值链,导致整个行业创新乏力,难以追赶。
小米汽车
能追得上吗?
欧洲现在显然是着急了,但是怎么把这种着急转变为动力,是个问题,企业明显表现得更主动,更有魄力,而在政策层面,欧洲始终都跟不上,这就导致了脱节。
所以雷诺也只敢说在中国研发两年,造一款小型电动汽车,而在两年之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将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甚至想象不出来。
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