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的日本离超级大国这个门槛,真的就差一只脚,谁料,美国出手了,不是一次打击,而是系统性收割,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二战结束后,日本几乎被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彻底打垮,社会经济几乎瘫痪,可没几年日本就借着美国的扶持和自身的劲儿站了起来,经济一路疯涨。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GDP都跑到美国的七成了,全世界的汽车、家电、半导体,一半以上都带着“日本制造”的标签,那时候的日本,手里有钱,产业又强,真就差最后一步就能摸到超级大国的边儿。 但美国哪能容得下“小弟”威胁自己的宝座,早就磨好了刀等着收割,最先动手的是汇率,1985年美国拉着盟友逼着日本签了广场协议,直接把日元汇率架上了火箭,短短两年日元对美元升值近一倍。 这一手够狠,日本那些靠出口吃饭的企业瞬间被抽了筋,原本物美价廉的家电、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硬生生涨了一截,出口额跟着断崖式下跌,等于直接断了日本经济的主要供血通道。 收拾完汇率,美国又把矛头对准了日本最嚣张的半导体产业,1988年日本半导体全球市场份额冲到了50%,DRAM内存更是占了80%的江山,把美国企业按在地上打,美国立马翻脸,1986年就逼着签《日美半导体协议》,不仅要求日本把国内市场份额让20%给海外企业,还定了个“公平市场价”,不准日本企业低价卖芯片。发现日本没“乖乖听话”,1987年直接用301条款祭起制裁大棒,对彩电、电脑这些产品征100%的报复性关税。 这还不够,美国逼着日本政府搞行政指导,企业买芯片都得优先选海外的,十年下来日本企业硬生生被转移走3万亿日元的销售额,半导体份额一路跌到现在的7%,彻底被打回原形。 汽车产业这块肥肉美国自然也不会放过,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卖得风生水起,2024年光对美出口就超6万亿日元,占了对美出口近三成,美国直接祭起关税大棒,最狠的时候把税率提到27.5%,还逼着日本搞“自愿出口限制”,自己给自己的汽车出口设上限。 后来虽然降到15%,但前提是日本得掏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还得多买美国农产品,摆明了就是“敲竹杠”,把日本汽车产业的利润狠狠刮了一层。 最阴的还是金融层面的操作,美国先逼着日本搞超低利率,1986到1987年一年里5次降息,把利率从5%砸到2.5%,还维持了两年多,这么多钱没地方去,全涌进了股市和楼市,1987到1989年日本股市涨了94%,地价翻了一倍还多,泡沫吹得比气球还大。 等泡沫够肥了,美联储突然连续加息,日本却不敢跟着动,眼睁睁看着资本外流,最后美国又逼着日本捅破泡沫,15个月里把利率加到6%,还掐断房地产贷款,直接把泡沫戳爆——股市跌了80%,楼市跌了60%,日本就这么掉进了“失去的二十年”。 说穿了,美国当初扶持日本是为了冷战需要,等日本翅膀硬了要威胁自己的地位,就立马露出獠牙,从汇率、产业到金融全方位精准打击,每一刀都砍在要害上,从根上断了它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日本也是活该,明明政治军事都攥在美国手里,还敢还敢借着经济膨胀的劲儿忘乎所以,真以为兜里有钱就能跟大国平起平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