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抓住时机,在特朗普执政期内解决台湾问题,因为特朗普是一个商人出身,他没有政治智慧,一切以短期利益优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回顾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他上台后几乎干的每件大事,都有一个共性——短视、功利、冲动。他对盟友的承诺翻脸比翻书还快,谁掏钱多,谁就是“兄弟”;谁让美国吃亏,他立马开怼。北约盟友被他骂成“白吃饭的”,日韩因为驻军费用被要价翻倍,欧盟领导人被他气得直翻白眼。这人不讲政治逻辑,只讲生意账本。 这样的总统,遇到台湾问题时,他根本不会像传统政客那样去思考什么“民主价值”或“战略平衡”,他会想的是,美国能从中赚到什么?如果不能,那台湾对他来说连谈判筹码都算不上。 其实特朗普已经多次表露出这种态度。在他心里,“台湾牌”只是对中国施压的工具,而不是美国真正愿意为之流血的盟友。他曾经抱怨过台湾买武器拖欠款项,也抱怨台湾企业没能在美国投资足够多。他更关心台积电能不能帮他拉动美国制造业,而不是台湾能不能“守住民主”。 这就意味着,只要中美之间有更大的利益交换,比如贸易协定、能源合作,或者美国内部经济压力足够大,他完全可能做出令世界震惊的决定。 相比之下,拜登政府就麻烦多了。拜登虽然老迈,但他的外交班底全是职业政客和智库专家,他们讲究所谓“国际规则”“战略平衡”,会拉着盟友一起施压中国,玩的是体系战、联盟战。 而特朗普不同,他不信联盟、不信多边,他唯一相信的是美元收益。他甚至连美军都当成生意的一部分,不掏保护费就撤兵。这样的逻辑一旦放在台海问题上,就意味着他只要评估到美国无利可图,甚至有可能在交易桌上默许中国统一台湾,只要能换来别的利益。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实际上削弱了美台之间的信任。台湾一直幻想美国会出兵相助,但特朗普时期,美台关系表面热络,实质空洞。卖武器、喊口号是一回事,真到关键时刻,美军会不会动,那就是另一回事。 特朗普曾说“为什么我们要替别人打仗”,这句话放在台湾身上,分量极重。倘若台湾真爆发冲突,美国很可能只象征性地制裁几下,绝不会真动兵。因为特朗普最怕的是战争带来的损失,他要的是选票和生意,而不是墓碑和账单。 中国此时若能精准把握国际形势,就能占据主动。俄乌冲突、加沙战火、美国经济通胀、社会分裂,这些都让美国无暇他顾。 特朗普若再次执政,美国内政压力会更大,对外战略收缩几乎是必然。而中国只要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实力,特朗普会很现实地选择避战甚至谈判。到那时,中国的战略目标——完成国家统一,就可能在一场“交易型总统”的时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