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俄乌战争(乌方)亲历者的回忆文:我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上) 作者:雅库

小理寺看全世界 2025-11-12 10:32:55

一个俄乌战争(乌方)亲历者的回忆文:我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上) 作者:雅库布·亚伊采(Jakub Jajcay)完稿时间是2024年2月14日 作者简介: 雅库布·亚伊采(Jakub Jajcay)曾任斯洛伐克共和国武装部队军官,服役于多支精锐部队,现为布拉格查理大学中东研究系博士研究生。 2022年8月,我加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ZSU)的一支步兵营,成为一名步枪兵。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总计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前线战斗了十个月。参军之前,我是一名政治学博士生;更早之前,我曾是斯洛伐克武装部队的一名军官。战壕生活让我对这场战争有了不少观察与体会,我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那些想了解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最重要战争的读者,或许也能为北约军队应对未来冲突提供参考。 撰写本文的灵感,来自我回国后与多国北约军官的多次座谈和研讨。这篇文章聚焦于他们反复问到的三个主题。虽然我的观察仅限于这场大战的一个局部,但根据我所读到和听到的情况,我并未发现这些内容与整体战局相矛盾。 尽管我对乌军的某些批评可能显得尖锐,但它们都出于敬意与感激。我由衷感谢能在乌军服役的机会,并深深敬佩乌克兰士兵的顽强意志——这正是阻止俄军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毫无疑问,我并非这场战争的“中立观察者”;我无法掩饰自己的厌恶——在21世纪的欧洲,竟有一个威权国家入侵一个民主国家。 步兵战术 媒体和一些曾训练乌军的北约教官告诉我,许多乌军士兵抱怨北约的步兵训练与战场现实脱节。北约战术强调机动,而乌克兰的战争已陷入以战壕和静态防线为主的持久僵局。北约小分队常用的巡逻、渗透、伏击与突袭等战术,在乌克兰几乎无用武之地。 除巴赫穆特等广为人知的战斗外,大部分约1000公里的前线位于乡村地带,因此近战和城镇作战战术也鲜少使用。在这些地区,步兵很难接近敌方阵地——两年多的静态对峙中,防御工事早已被精确构筑以阻止步兵靠近。带有交叉火力的战壕与掩体,再加上雷区,使得步兵作战极为困难。步兵遭遇敌人时,最常见的行动就是强攻敌方战壕。 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说明。尽管战争已持续两年,我观察到的大多数乌军部队在战术层面仍然薄弱。许多士兵几乎没受过任何步兵训练就被派往前线。这导致了荒唐且危险的场面——比如我所在连队每次轮换阵地时,三十人挤在一辆BTR或MT-LB装甲车里,到达卸载点后大家围在车旁慢吞吞卸货,甚至打手电照明,而俄军阵地就在不到500米外。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战术训练——哪怕暂时“不适用”——也能提高生存几率。至少能让士兵具备基本的战术意识,避免人员密集被火力覆盖,或士兵迷路、受伤而无人察觉。 在乌克兰前线仍然适用的北约战术中,“攻击碉堡”等经典小队演练依旧有价值;但如果没有基本的战术机动训练,这些战术也无从实施。 虽然大部分战斗发生在乡村地带,但近战技巧在突袭俄军战壕与防御工事时同样有用。许多俄军战壕已变得相当复杂——通道交错、顶盖加固、掩体多室。换句话说,俄军战壕越来越像“地下建筑”,攻占它们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单演练。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小理寺看全世界

小理寺看全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