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落幕的双十一,没有战报,没有抢购,只剩被稀释的优惠与无奈,双11成为过去式了

易云品世界 2025-11-12 06:56:09

悄然落幕的双十一,没有战报,没有抢购,只剩被稀释的优惠与无奈,双11成为过去式了!今年的双十一,感觉在一片沉寂中悄然落幕。没有铺天盖地的战报刷屏,少有企业高调宣扬销售佳绩,曾经全民追捧的购物狂欢节,如今更像一场例行公事的商业活动,热度与讨论度大不如前。即便有数据显示部分平台销售额仍有增长,但拉长的促销周期、简化的优惠规则与商家的集体沉默,都在暗示着那个让消费者疯狂、商家狂欢的双十一,早已成为过去式。双十一的褪色,首先源于其核心吸引力的崩塌。曾经,双十一以“年度仅此一天”的稀缺性点燃全民热情,零点的倒计时、限时的低价、拼手速的抢购,让每一次下单都充满刺激。而如今,这场“盛典”早已失去了时间边界,从10月中旬便开启预售,促销周期拉长至半个多月,甚至与国庆、中秋的优惠活动无缝衔接,变成了一场“持久战”。更关键的是,拉长的时间并没有带来更丰厚的优惠,“一件直降”成为主流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发现所谓的双十一特惠,与日常促销并无二致。稀缺性被稀释,狂欢的仪式感自然就荡然无存了,双十一从“年度必买节点”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噱头”。电商行业的常态化竞争,进一步消解了双十一的特殊性。经过多年的市场博弈,“薄利多销”早已成为电商行业的生存常态。直播电商的兴起让主播随时能给出折扣,头部平台的日常促销从不间断,“天天特价”“限时秒杀”成为标配。优惠早就是不再集中于双十一这一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变得分散,无需等到特定节点便可享受实惠。商家们更是陷入两难,一方面,长期的价格战已经压缩了利润空间,根本无力再推出颠覆性的特价;另一方面,若不参与双十一促销,又可能被市场边缘化。这种“不促不销,促也难赚”的困境,影响商家热情,让双十一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高企的退货率,则成为压在商家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立的“七日无理由退货”“仅退款”等规则,如今被部分人当成了“薅羊毛”的工具。在女装、彩妆等品类中,“穿后即退”“转卖获利”已成普遍现象,很多电商的退货率更是高达70%-80%,部分商家甚至面临90%的极端情况。广州一位女装商家曾算过一笔账:一件售价100元的衣服,扣除进货成本、快递费、平台佣金与运费险后,一旦退货便会亏损数十元。大量被穿过、带有污渍的商品无法二次销售,只能当残次品处理,再加上耗费人力的售后核对与取证,让商家陷入“赔本赚吆喝”的恶性循环。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因不堪亏损选择闭店,即便坚持参与的企业,也早已没了当年的热情与期待。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更是从根本上终结了双十一的狂欢。随着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加上大量带货直播,购物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日常所需随时随地都能购买,无需刻意囤积。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心态早已从“冲动抢购”转向“理性消费”;不再为了凑满减硬塞不需要的商品,不再为复杂的优惠规则绞尽脑汁,而是更看重产品质量、物流速度与售后体验。从全民追捧到悄然落幕,双十一的褪色,本质上是市场成熟、消费者理性与行业困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许未来,双十一仍会以促销活动的形式存在,但那个全民疯狂、一呼百应的时代,早已真正成为了过去式。现在需要的,可能是搞好品牌比拼质量才是王道。

0 阅读:58
易云品世界

易云品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