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卡脖子的是美国航母,后来才想明白,真正勒住我们脖子的,可能是某些人攥在美国的房产证,和他们远在哈佛耶鲁的孩子。 2025 年 11 月,莱坊《2025 年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资产净值超 1000 万美元的高净值人群已达 47 万人,占全球 20%,位居世界第二。 汇丰中国同期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内地受访者计划增加境外市场投资,全球化资产配置正成为这个群体的主流选择。 表面看这是财富管理理念的成熟,背后却暗藏一种值得警惕的趋势:部分掌握话语权的群体,正通过跨境资产、海外身份为自己铺设 “后路”。 天天盯着屏幕掰扯,航母来了几艘,军机又绕了几圈,好像只要我们家伙事儿够硬,明天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太天真了。 硬实力是国家的骨架,而内部的利益共识才是血脉。 装备再先进,也需要人来决策、执行,若决策者的身家性命早已与对手的利益体系深度绑定,再锋利的刀也可能挥不出去。 这些人未必是主动通敌,更多是在 “多元化配置” 的名义下,悄悄完成了利益转移。 他们在公开场合谈国家大义时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是家国情怀。 可私下里,家人早已拿到海外绿卡,资产通过跨境理财、离岸信托转移到太平洋对岸。 汇丰中国的报告明确提到,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已从单纯存款转向全球化配置,家族财富传承、税务规划和全球生活方式管理成为核心诉求。 嘴上喊着 “共克时艰”,实际在做 “两头下注” 的打算,这种分裂比任何外部威胁都更伤根基。 真到需要做出关键抉择的时刻,普通老百姓没得选,身家性命、柴米油盐都在这片土地上,只能同心同德往前冲。 但那些提前铺好后路的人,心里的算盘只会打得更精。 他们会下意识权衡:海外房产会不会因局势波动贬值?孩子的留学申请会不会受影响?跨境账户里的资金会不会被冻结?当个人核心利益与国家选择出现冲突,他们的犹豫和退缩几乎是必然。 这种犹豫不需要明着拆台,可能只是一份模棱两可的分析报告,一次拖延时机的会议,一句 “稳妥起见” 的建议。 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低利率常态化让更多高净值人群从传统理财转向海外高风险资产,他们的利益与国际资本的绑定越来越深。 这种基于利益算计的 “软抵抗”,比敌人的航母编队更难应对,它会悄悄瓦解共识,让集体行动陷入内耗。 老美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们不再单纯依赖军事威慑,而是用金融、教育、生活方式构建了一张无形的网。 华尔街的金融产品、常春藤的录取通知书、海外的置业通道,共同构成了利益绑定的链条。 监管层虽支持外资机构在财富管理领域布局,为跨境投资提供了便利,但也让部分人有了可乘之机,将个人风险与国家命运剥离开来。 这种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手段,成本低、见效快,却最难防范。 一个国家的真正安全,从来不是只靠武器装备的先进,更在于内部的利益与共、命运相连。 47 万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选择,折射出的是部分群体对未来的心态。 当 “留后路” 成为一种潮流,当核心圈层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谋划海外布局,普通民众的信心便会被动摇。 这种精神上的 “离心离德”,比任何外部制裁都更具破坏力,它会让国家在关键时刻失去凝聚力。 跨境投资本身不是问题,全球化配置也是正常的财富管理选择。 但当掌握关键权力、影响公共决策的人,将个人利益完全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将 “后路” 铺到对手阵营,性质就完全变了。 他们享受着国内发展带来的红利,却将风险转移到海外,本质上是一种责任的缺失。 监管层已经注意到相关趋势,正通过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强化财富透明度等方式筑牢防线。 但更重要的是构建一种 “利益共同体” 的氛围,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明白,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兴衰成败休戚相关。 没有哪个国家的强大,是靠少数人的 “两头下注” 实现的,只有所有人都不再寻求所谓的 B 计划,将身家性命、未来希望都与这片土地死死绑定,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 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无退路可走。 当谈论爱国不再是嘴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共、责任共担。 当每一个人的得失荣辱,都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信源:三个角度看清美对华科技竞争“牌局”——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