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全额缴纳联合国会费了, 美国还欠15亿都是小事,最大的难点是他们现在没钱交,连政府都停摆了哪里还有钱交会费? 有记者就问了这问题,不过联合国副发言人哈克的回复是:“(政府停摆)那是一个国内问题。不同政府会面临不同的压力,但缴纳联合国会费是其应尽义务的一部分。” 更要命的是,根据《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如果会员国拖欠的会费额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纳的会费,就会失去在联大的投票权,除非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是由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虽然今年1月份,哈克也表示了,美国“目前还没有特别接近”失去投票权。 但是如果再继续欠下去,可就难说了!也不知道美国咋想的,有人给五角大楼捐款,也没说先把联合国的会费交了! 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一边是内部闹得不可开交,政府关门,几十万员工回家待业;另一边,国际舞台上的账单却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 联合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它的运转全靠会员国按时上交的“份子钱”。中国这次全额缴纳,等于是在国际规则面前做了一个示范,履行了自己作为大国的责任。 反观美国,作为联合国最重要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常年以来的会费缴纳大户,现在却因为国内的预算僵局,把国际义务给晾在了一边。这15亿美元的欠款,数字本身对于美国经济体量来说不算什么,但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可就复杂多了。 联合国副发言人哈克的回应,听起来客气,但骨头很硬。他直接点明,政府停摆是你们自己的家事,但交会费是国际义务,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这番话等于是把美国的内政和其国际责任清晰地划开了一条线。潜台词就是,别拿国内困难当借口,该履行的责任一点都不能少。这种态度,也让外界开始认真审视美国拖欠会费的后果。 毕竟,规矩是大家一起定的,当初为了确保联合国能有权威运作,《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白纸黑字写着呢,欠钱到了一定程度,投票权就得暂停。这个规定可不是摆设,历史上已经有好几个国家因为拖欠会费暂时失去了在联大的发言权。 当然,事情也没那么绝对。美国毕竟是联合国预算的最大贡献者,承担着超过22%的常规预算和超过28%的维和预算。 联合国要是真把美国的投票权给停了,那对自身的运作也是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哈克也特意出来“灭火”,说美国“还没特别接近”失去投票权的红线。 这话说得很微妙,既维护了规则的严肃性,又给美国留了点面子,避免了关系的彻底破裂。但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只要欠款问题不解决,引信就一直在那里燃烧。谁也说不准,下一次国内政治博弈再激烈一点,会不会就真的踩过那条线了。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美国国内的一些操作。就在政府因为缺钱停摆的时候,网上竟然有人发起众筹,说要凑钱帮政府修边境墙,短短时间就筹集到了数千万美元。 这种民间热情和政府在国际义务上的“缺位”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家宁愿自发掏钱去支持一个充满争议的国内项目,却似乎没人关心国家在国际上的信誉和脸面。 这钱要是拿来先把联合国的会费交了,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这种优先级的错乱,让外界对美国的决策逻辑感到十分困惑。 说到底,美国欠费的根本原因,还是其国内政治的深度撕裂。从边境墙预算到政府拨款,两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寸步不让,最终导致政府关门,许多正常的财政支出都被迫冻结。 联合国会费,不幸就成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多次因为国内预算问题而拖欠会费,甚至因此一度失去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投票权,最后干脆直接退出了该组织。 这种把国际义务当作国内政治博弈筹码的做法,正在一点点侵蚀着它所建立的国际秩序和自身的领导力。 如今,中国等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并且积极履行责任,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对比之下,美国的“老赖”行为就显得格外刺眼。 这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信誉和责任感的问题。当一个国家连自己亲手参与创建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规则都无法遵守时,它又如何去领导世界,如何去要求其他国家遵守规则呢? 这盘棋下到这里,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这究竟只是一场暂时的政治闹剧,还是会成为全球力量格局和国际秩序演变的一个转折点?对于这件事,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