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后不足24小时,美贸易代表说:“不打算暂停对华贸易调查!”难不成,美国人

烟雨评社 2025-11-01 12:57:07

中美会晤后不足24小时,美贸易代表说:“不打算暂停对华贸易调查!”难不成,美国人也留了一手? 吉隆坡会谈落下帷幕时,外界还在为双方的 “突破” 感到欣慰。经过两天密集磋商,中美不仅就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达成框架协议,还约定 30 天内启动 27 家中国实体的制裁审查,连一直僵持的芬太尼执法协作都有了进展。 中方团队离开会场时,还特意提到 “双方展现了平等协商的诚意”,谁也没料到,第二天一早格里尔就在华盛顿的行业吹风会上翻了脸。 格里尔在会上说得很明确,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的 301 调查会继续推进,甚至还新提了对基础半导体领域的审查计划,理由是 “要确认中方是否遵守贸易协定义务”。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稍微梳理下时间线就会发现不对劲 —— 对造船业的调查 10 月 17 日就已启动,半导体调查更是拜登政府卸任前就埋下的伏笔,分明是早有预谋的安排,哪是什么 “临时决定”。 更耐人寻味的是格里尔的身份,他本就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贸易战的 “操盘手”,2018 年加征关税、2020 年第一阶段协议谈判都有他的影子。 这次他牵头推进的调查,瞄准的全是中国产业的关键领域:造船业是全球海运供应链的核心,基础半导体支撑着汽车、医疗设备等数十个行业,美方选这些领域下手,显然是想攥住中国经济的 “痛点”。 美方的算盘其实藏不住。就在格里尔放话的同时,美参议院刚通过决议终止特朗普时期的部分对华关税,一边取消旧关税示好,一边用新调查施压,这种 “一手给糖一手举棒” 的操作,本质上是想在后续谈判中占据主动。 毕竟吉隆坡会谈中,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取消不合理制裁,还调整农产品进口渠道施压,美国农业州的大豆库存已同比涨了 18%,再不拿出筹码,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根本扛不住。 格里尔的表态还暴露了美方的 “双重标准”。调查依据的《1974 年贸易法》301 条款,早被世贸组织裁定过违反规则,可美方照样拿来用。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给造船业砸了千亿级补贴,却指责中国产业发展是 “非市场手段”;协议里承诺分阶段取消关税,结果不仅没兑现,还借芬太尼问题加征新税,现在反倒拿 “履约” 说事。 中方的反应倒是冷静克制,商务部在格里尔发言当天就回应,称美方做法 “缺乏事实依据”,敦促立即停止错误行为。 这种态度背后是有底气的,毕竟中方已经用行动亮过底牌:之前美方将 136 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中方马上禁止关键矿物对美出口,后续反制措施还在准备中。而且中美芯片相关年交易额仍有数十亿美元,调查真要升级,美国企业也得跟着受损。 现在看来,美方所谓的 “留一手”,更像是给自己留退路。中期选举临近,农业州选票不能丢,产业界又盼着对华合作,特朗普政府只能在 “示好” 和 “施压” 之间反复横跳。可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只会消耗双方仅剩的信任。 吉隆坡会谈刚把 “平等尊重” 写进共识,转头就用调查搞胁迫,这样的 “休战” 能维持多久,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 这场刚开场的博弈还在继续,美方想靠调查攥住主动权,中方则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推进合作。只是不管怎么拉扯,有一点很明确:经贸问题从来不是靠单方面施压能解决的,真要打破僵局,美国人得先放下 “留一手” 的算计,拿出点实实在在的诚意来。 博弈还能继续,但节奏已经换成了慢档。中国找到了让美国往后拖的办法,美国暂时没找到新的反制路径。芬太尼的关税、造船调查、穿透调查,一个个成了象征性的标签。 信源:澎湃新闻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