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保研时说了以下这些话,即使你奖项再多、竞赛再多,也显得你没有情商,神仙

岚岚看商业 2025-09-17 20:28:45

祸从口出,保研时说了以下这些话,即使你奖项再多、竞赛再多,也显得你没有情商,神仙也难救,千万要记得转给你孩子。 很多老师问的问题其实就是个陷阱。 第一坑:把面试当成坦白局,过度谦虚。很多孩子特别老实,教授一问他不熟的领域,他张口就来:“是啊,这个我不太会,但是我可以学。” 你以为你这是诚实,我告诉大家,在导师耳朵里,这就是能力不行的代名词。他招的是能够立马干活的,不是找个徒弟从头学。 真正的高手回答应该怎么说呢? “老师,您问这个问题非常前沿,我目前了解还不够深。但我之前在某某项目里处理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思路先是……再是……,我认为这个问题也可以应用到您说的问题上。” 看出来了吗?不直接说不会,而是巧妙地把问题引到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展示你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这就叫借力打力。 第二坑:把灵活当成了备胎,缺乏主见。面试最后,教授会问:“如果这个方向招满了,你愿不愿意去别的地方?你愿不愿意去别的方向?或者说学硕没了,专硕要不要?” 90%的孩子就说“我愿意,我服从调剂”。其实这是个坑,你以为这是给教授留个好印象,显得你很灵活?大错特错,在导师眼里,你就是在广撒网,说明你对他的研究方向根本没有热情,你就是个备胎。 你得斩钉截铁地告诉他:“老师,非常感谢您给我机会。但我申请贵校就是冲着您的这个研究方向来的,我对这个领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也做了很多功课,我最希望还是在您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这叫学术忠诚度,哪位导师不喜欢目标明确、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学生啊? 第三坑:把团队合作挂嘴边,暴露了短板。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简历里面写“我擅长团队合作”,到了面试,一问“你在项目里干了啥?”就说“我们团队一起完成了……”。 糊涂啊!导师最怕什么?就怕招进来一个只跟着别人混、自己不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一总说“我们”,那你到底干什么?你必须要说得清清楚楚:“在这个项目里,我是主要负责人之一,我独自完成了某某模块的设计与测试,并且解决了某某技术难题。同时,我也积极协调了其他组员的工作,确保了项目按时交付。” 看明白了吗?先说你独立干了什么,再说你合作了什么,这才能够证明你既是能打硬仗的尖兵,又是能融入团队的好战友。导师找的是伙伴,不是麻烦精。 别因为几句话说错,四年辛苦白搭了。

0 阅读:27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