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曾经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孙玉国被遣返原籍,从副大军区级干部变成了普通老百姓,如此大的身份反差也引发了街坊邻居的议论,但孙玉国却用实际行动逐渐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更重新赢得了外界对他的尊重!
孙玉国这个人,出生在1941年8月,那时候辽宁沈阳还叫奉天,家里穷,爸妈生了四个儿子,他是最小的。五岁爸就没了,妈一个人拉扯他们兄弟。长大后,1958年他进沈阳冶金机械厂干活,当工人,干了几年基本活计。1961年9月,他参军,成了炮兵部队的战士。两年后,1963年12月,他入党,调到黑龙江边防部队,在好几个哨所干过,从战士一步步干到基层军官。1969年,珍宝岛那边局势紧张,他已经是亮子边防站的站长。那年3月2日,苏军越界闹事,中国巡逻队按照指示没动手,先撤回来。到了3月15日,苏军用坦克大炮打过来,中国部队损失几个人,孙玉国就指挥反击,他们小队硬拼,缴获了苏军一辆先进坦克,那坦克后来成了国家文物。中央军委给孙玉国发了战斗英雄称号,还表彰了其他几个人。全军报告团到处讲他的事迹,他一下子出名了。战后晋升快,1969年6月当上团副团长,1972年升团长,1973年直接到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74年,才33岁,就破格提拔成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这在当时全军都少见,主要是国家肯定他边境上的功劳。他还当过九大代表和中央候补委员,风头正劲。
可好景不长,1970年代后期,孙玉国在工作上出了点调动方面的失误,被人误导,违反了组织原则。1977年停职审查,1980年组织决定遣返他回沈阳原籍,从副大军区级干部直接变老百姓。1982年审查结案,给了党内严重警告,按正团职转业,安排到沈阳一家偏僻兵工厂当副厂长,管行政后勤。待遇和地位差远了,以前指挥大部队,现在得自己骑车上下班,管些琐碎事。街坊邻居看到他这样子,免不了议论,有人好奇打听,有人同情,有人猜来猜去。孙玉国没去争辩啥,就埋头干活。他在厂里负责后勤,设备坏了,他就跟工人一块修,帮着解决生产线问题。工人有生活难处,他去协调,帮着跑腿办手续。1984年厂里调资,名额少,他是委员会主任,却把自己名字划掉,让给一线工人,那些工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这举动,让大家看在眼里。1986年,又帮18户老工人解决了城市户口问题,那些人干了多年,一直卡着没转户口,他四处找部门,递材料,解释情况,最后办成了,帮他们小孩上学和医疗都方便了。工厂里设备老旧,常出毛病,他组织维修队,管好后勤保障。工人受伤住院,他帮着办补助,跑财务,确保钱及时到手。
安全检查他也抓紧,提醒大家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出事。食堂饭菜单调,他去市场采购,改善伙食。行政文件他亲自整理,上报上级。工人子女教育卡壳,他协调学校名额。电力故障他也带人修,确保厂子正常转。这些事一件件积累,工友们从开始观望,到后来认可他靠谱,不摆架子,总为大伙着想。邻居们也渐渐不议论了,看到他天天忙活,就正常打招呼。靠这些实干,他把疑虑打消了,赢回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