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罗瑞卿跳楼后,毛主席既生气又心疼,派汪东兴去看望他,汪东兴对罗瑞卿说:毛

品古观今吖 2025-08-11 10:10:46

总参谋长罗瑞卿跳楼后,毛主席既生气又心疼,派汪东兴去看望他,汪东兴对罗瑞卿说:毛主席是关心你的,好好养病。

1966年3月18日凌晨,罗瑞卿从军委宿舍区三楼坠落,造成双侧足跟粉碎性骨折、腰椎错位和脑震荡,医院立即发出病危通知。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用绷带固定伤口,拍摄X光片显示骨头碎成多块。消息两小时内上报到中南海,毛泽东中断会议,指示汪东兴赶往医院探视,并带去口信:毛主席是关心你的,好好养病。汪东兴到病床边转达了这句话,罗瑞卿眼角有泪水。毛泽东对这个事件既生气又心疼,认为罗瑞卿没出息,但还是派人跟进病情。医院加强护理,增加值班人员,罗瑞卿初期状态差,少言寡语,拒绝物理康复。主席的口信传来后,他态度转变,开始配合治疗。医生每天查房,调整药物,腿部用牵引装置固定。

康复过程漫长,他坚持日复一日训练,逐步从卧床到坐起。医疗团队讨论方案,主刀医生研究X光片,优化手术计划。罗瑞卿住院期间,家属郝治平守候,听取医嘱。主席通过汪东兴了解进展,强调恢复健康。整个事件反映出领袖对老同志的重视,尽管生气,但心疼成分更多。罗瑞卿作为长期追随者,得到这种关怀,也激励他面对伤痛。医院档案记录,他从寡言到主动询问训练时间,显示口信的作用。后期治疗中,腿部石膏拆除,医生用剪刀处理,他测试双腿功能。主席的指示,让医疗资源倾斜,确保他得到最好照顾。这件事在军内传开,大家议论纷纷,但也看到领袖的宽容。罗瑞卿伤后生活改变大,双腿残疾影响行动,但他靠意志支撑。

毛主席的态度,平衡了生气与心疼,派人探望体现人文关怀。汪东兴传达的话,成为罗瑞卿康复动力。医院日志详尽记录变化,从急救到康复,每步都严谨。主席闻讯后,继续处理工作,但没忘跟进报告。这事件细节,显示高层关系的微妙,罗瑞卿从坠落后,得到及时救治,避免更大不幸。医护回忆,他配合治疗后,进度加快。主席的关心,通过口信传递,帮他渡过难关。整个过程,医院外春风吹过,内部忙碌救治。罗瑞卿从病床上渐恢复,双手撑床调整姿势。主席的口信被反复提及,医护以此鼓励。数周后,他开始进食稀粥,体力渐回。

主席在书屋接见来访者时,偶尔提及此事。康复初期,物理治疗师指导活动,他跟随动作,汗水直流。护士更换绷带,露出愈合伤口。整个治疗持续几个月,罗瑞卿从卧床到轮椅,再到缓慢行走。主席的态度,让军内看到对功臣的体谅。尽管事件起因复杂,但关怀部分真实存在。罗瑞卿后期腿部需支具支撑,行动不便,但精神头回来了。医院加强监护,吊瓶滴落药物,监护仪稳定运行。这件事,也让大家反思高压下的个人压力。

毛主席的反应,体现了领袖风范,既原则又人性。汪东兴的探望,成了关键环节,口信简短却有力。罗瑞卿住院记录显示,脑震荡症状渐消,腰椎问题通过保守治疗控制。主席派人跟进,确保资源到位。整个事件,从坠落到康复,细节层层推进,显示医疗体系高效。罗瑞卿的坚持,也值得一提,他没放弃治疗。主席的心疼,透过生气表现出来,派人看望就是证明。

住院后,罗瑞卿开始物理治疗,每天到康复室练习,抓紧平行杠挪步。腿部石膏拆除,医生小心处理,他伸直双腿测试。1975年建军节前,报纸上国防部名单出现他名字,手指抚摸字迹,泪水滴落。同室人员安静,护士换床单。次年逐步恢复,1977年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参与军队事务。1978年8月3日,德国手术后因心肌梗塞逝世,终年72岁。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