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篇总被同事“甩锅”,该忍还是该刚? 茶水间的微波炉还在嗡嗡作响,李

小明说这样的情感 2025-08-07 01:31:31

第二十九篇 总被同事“甩锅”,该忍还是该刚? 茶水间的微波炉还在嗡嗡作响,李姐手里的饭盒已经凉透了。 上周她替休假的小张核对完报销单,今天财务却拿着一张错填的发票找上门:“这张数额不对,小张说是你复核的。”李姐翻开记录想解释,小张却在一旁小声说:“当时急着赶项目,李姐说她经验足,让我放心交上去就行。” 办公室里这种“暗箭”总在不经意间射来。王磊负责的活动方案被客户打回,开会时他话锋一转:“前期数据是小陈整理的,可能有些偏差。”小陈刚想反驳,就被领导打断:“先解决问题,别纠结是谁的责任。” 最让人窝火的是林晓。合作了三个月的项目突然要调整方向,牵头的老周在汇报时轻描淡写:“晓的执行方案没跟上节奏,我们得重新规划。”可明明每次修改意见都是老周口头传达,从没留下过记录。 起初大家觉得“都是同事,没必要撕破脸”。李姐默默补了发票差额,小陈熬夜重算数据,林晓加班改方案时,连键盘都敲得带着火气。直到季度考核,老周因为“及时调整项目方向”被评优,而林晓的绩效单上多了行“执行力待提升”。 那天晚上,林晓在草稿纸上列下所有工作对接记录:谁在什么时候说过什么,邮件截图存了哪几个文件夹,连聊天记录都标好了日期。第二天老周又想把漏报的物料费算到她头上时,她打开文件夹:“这些是您签字确认的采购单,时间线都在这儿。” 李姐也换了种方式。再有人找她帮忙,她会笑着说:“我这边手头有三个急件,要不你把标准发我,我空了帮你看看?”——既没拒人千里,也划清了权责。小陈则养成了发工作群的习惯,重要信息绝不只在口头说,末尾总会加一句:“确认下哈,没问题我就按这个推进了。” 慢慢的,“甩锅”的人少了。大家发现,职场里的体面不是忍出来的,也不是吵出来的。就像交通岗的红绿灯,明确了规则,才能让车流通畅——你守好自己的车道,也别让人占了你的线。 毕竟,谁也不想在本该往前冲的路上,总为别人的错踩刹车。

0 阅读:1
小明说这样的情感

小明说这样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