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前150年,38岁汉景帝奄奄一息,他拉住太子母亲说:“栗姬,你要善待我14个儿子

前150年,38岁汉景帝奄奄一息,他拉住太子母亲说:“栗姬,你要善待我14个儿子啊!”栗姬怒喝:“我才不会,他们又不是我的儿子。

主要信源:(《史记·外戚世家》《汉书·景帝纪》)

汉景帝晚年病重,躺在榻上气息奄奄。

他望着侍立床前多年的宠妃栗姬,心中惦记着身后事。

皇帝十四个儿子里,前三个皆出自栗姬膝下,长子刘荣已立为储君。

景帝虚弱地叮嘱栗姬,要她日后顾念诸皇子。

栗姬却面现不耐,直言皇子们并非她亲生血脉,何必多管闲事。

这句冰凉话语刺得景帝猛然清醒,他深望宠妃一眼,终是未再言语。

此刻皇帝心里已有计较,这妇人的跋扈,终究断了自家活路。

栗姬多年恃宠而骄,原是因景帝待她殊异。

当初薄太后所立薄皇后徒有虚名,后宫实权尽在栗姬手中。

三个儿子接连降生,长子刘荣七岁即封太子,满宫都知道待老皇帝归西,便是栗家母子的天下。

可花无百日红,随着年岁增长,栗姬姿色渐衰。

帝王恩宠本如浮云,新进的美人如流水般涌入宫阙。

景帝亲姐馆陶公主最善此道,她贵为长公主,常选良家子送入宫中固宠。

此举让栗姬恨入骨髓,但馆陶长公主对此浑然不觉,她自有盘算。

眼见太子刘荣日渐长成,她便想将女儿陈阿娇许配东宫。

若得储君为婿,可保家族三代富贵。

谁料栗姬闻讯勃然作色。当日公主入宫商议婚事,栗姬竟当着宫婢太监嗤笑:“公主千金若欲入宫,顶多充个侍妾身份。”

《史记·外戚世家》曾载此事,称栗姬出言轻慢。

陶长公主何曾受此羞辱,她拂袖出殿时,心里已有计较:这愚妇尚不知太子之位并非铁板钉钉。

此时,有位王美人渐露锋芒。

此女入宫前原已嫁作人妇生女,却为攀附富贵抛家别女。

《汉书》记其名王娡,入宫后深得景帝垂青。

她腹怀龙种时便向皇帝诉说奇梦:“臣妾昨夜见赤日入怀。”

景帝素信天命,闻言大喜,认定此乃祥瑞。

待其产下皇十子刘彻,帝王更是另眼相看。

王美人教子极严,年方四岁的刘彻见馆陶长公主时,竟一本正经许下承诺:“若得阿娇为妇,当造金屋贮之。”

长公主转怒为喜,王美人含笑相望,两道目光在宫灯下结为同盟。

时值薄皇后因无子遭废,中宫虚悬。

栗姬自诩长子为储,后冠如探囊取物。

而馆陶公主夜夜入宫,袖中暗揣木偶进谗:“栗姬日日诅咒嫔妃早夭。”

景帝看着那些写着生辰八字的巫蛊人偶半信半疑。

老皇帝终究念旧,临终前再试栗姬心性。

病榻上他艰难嘱托:“待朕死后,诸皇子便托付于你。”

栗姬仍旧口出冷语:“诸王各有生母,何须臣妾费心?”

这绝情之言断了最后情分。

王美人见时机成熟,暗中指使礼官上奏请立太子生母为后。

景帝勃然大怒,认定是栗姬勾结朝臣逼宫,当场处死进言官员。

未央宫很快传出诏令:栗姬废入冷宫,太子刘荣贬为临江王。

史载刘荣到封国后整日惊惧,最终自缢身亡。

而七岁的刘彻在各方势力簇拥下登上太子位,王美人戴上了皇后凤冠。

尘埃落定时,馆陶长公主成了汉武帝新朝的太主,其女陈阿娇亦如愿当上首任皇后。

冷宫里的栗姬终于明白,后宫三十年荣宠原是竹篮打水。

汉朝后宫制度历来严苛,自汉高祖定下规矩,储位之争常牵连家族存亡。

栗姬败在不知收敛锋芒,殊不知帝王榻前最忌讳露了真性。

《资治通鉴》记载汉宫旧事时常有这般警示:后妃骄横者终失其势。

这位曾冠绝后庭的美人,最后在冷宫孤寂了结残生。

她不懂盛极必衰的常理,更不识皇帝托孤之言的试探意味。

皇家骨肉何等尊贵,即便非亲生亦需周全。

老话常说树大招风,人处高位更要步步留心。

栗姬的败落印证了深宫铁律:恩宠再多也架不住自作聪明。

后宫波云诡谲三十年,有人登顶凤位,有人跌入冷宫,不过一念之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