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

1966年,一对干部夫妻被带走,临走前把6个孩子托付给47岁的保姆高玉清,10年过去,当夫妻二人推门而入之时,眼前的一幕直接让他们泪如雨下![666]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6年春天,四川新津县县长刘致台和妻子许曼云被带走调查。他们家中留下六个孩子,年龄从3岁到12岁不等。 当时47岁的保姆高玉清站在这个突然失去顶梁柱的家庭面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女人,即将面临人生最大的考验。 高玉清17岁结婚,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唯一的孩子也早夭。在当时的农村,接连的不幸让她被人指指点点,最终选择离开家乡到城里谋生。 她来到刘家做保姆已经几年,县长夫妇待她很好,从不因为她是农村人就轻视她。许曼云怀孕时,高玉清悉心照料,两人关系越来越亲近。 现在主人被带走,六个孩子成了她的责任。当时政策规定,县长家属不能享受任何补助,这意味着一切都要靠她一个人。 最大的困难是吃饭问题,高玉清带着孩子们到河边捉鱼虾,到山上挖野菜。春天挖马齿苋和蒲公英,夏天采摘野果,秋天收集橡子磨粉充饥。 为了赚钱,她白天给人缝补衣服,晚上做鞋垫拿到集市上卖。一双鞋垫只能卖几分钱,但积少成多也能买点米面。 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缝补出来的,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小了给老三,就这样一件衣服要传好几个人。 最让邻居们印象深刻的是,高玉清坚持让所有孩子继续上学。她自己不识字,但认为读书是孩子们将来的出路。 为了凑学费,她经常工作到半夜。有时候实在没钱,就厚着脸皮向邻居借几毛钱。每次借钱都说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还,从不食言。 六个孩子中,老大刘建华学习最好,高玉清对他要求也最严。每天晚上都要检查他的作业,虽然她看不懂,但能看出字迹是否工整。 老二刘建萍是个女孩,心思细腻,经常帮高玉清照顾弟弟妹妹。高玉清教她做针线活,说女孩子要学会这些技能。 1968年,刘建华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学费比小学贵了不少,高玉清为此愁了好几天。最后她决定把自己唯一的金耳环卖掉。 那对耳环是她结婚时娘家给的,是她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当她从当铺里拿着钱出来时,邻居看见她眼圈红红的。 十年来,高玉清拒绝了七八个媒人的提亲。其中有个条件不错的鳏夫,愿意接受她带一个孩子,但她还是拒绝了。 她对孩子们说既然答应了要照顾他们,就要说话算数。这是她从小受的教育,也是她要传给孩子们的道理。 1976年,刘致台夫妇终于回家了。他们看到六个孩子都长大了,老大已经上了大学,其他几个也都在学校表现优秀。 家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整洁。高玉清把每个孩子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刘致台夫妇这才知道,这十年里高玉清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她本来就不年轻,现在头发已经花白,手上满是老茧。 后来刘建华成了工程师,刘建萍当了老师,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有了稳定的工作。他们成家后,每年春节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高玉清。 现在的高玉清已经80多岁了,住在养老院里。六个孩子轮流去看她,每次去都要带她最爱吃的红糖糕点。 当地人说起高玉清,都会竖起大拇指。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什么叫做承诺,什么叫做责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家庭都遭遇了变故。有些保姆选择离开,有些亲戚选择疏远,但高玉清选择了坚守。 她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像高玉清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些东西比金钱更珍贵,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信任。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政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