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俄罗斯公开绝密档案,原来抗美援朝真相被隐瞒了42年? 1992年,俄罗斯公开的苏联档案披露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另一面真相,颠覆了人们对战争起因的认知。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朝鲜战争是南朝鲜在美国支持下越过三八线挑起冲突,北朝鲜被迫反击。然而,档案显示,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率先发起进攻,而这一行动背后有苏联的直接推动。战争的导火索并非偶然,而是大国博弈的产物。 1950年初,金日成向苏联大使表达了统一朝鲜半岛的强烈愿望,认为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朝鲜提供了契机。大使将此意向迅速报告给斯大林。3月,金日成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提交了详细的军事计划,提出以快速进攻占领南朝鲜。斯大林起初态度谨慎,因南朝鲜有美国支持,贸然开战可能引发更大冲突。但国际局势的变化让他转变立场。1947年后,美国逐渐降低对朝鲜半岛的战略重视,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表示朝鲜不在美国防御圈内,这让斯大林看到机会。 此外,1949年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受限,失去部分港口使用权。斯大林开始寻找新的战略支点,朝鲜半岛成为理想选择。他批准为朝鲜提供巨额贷款,供应坦克、火炮和步枪,并派遣军事专家协助制定作战方案。档案显示,苏联专家帮助朝鲜人民军设计了“暴风行动”,计划以每日10至20公里的速度南下,迅速占领汉城,进而控制整个半岛。 1950年5月,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北侧集结,数十万士兵配备苏制装备,准备就绪。6月25日凌晨,北朝鲜发起全面进攻,坦克和步兵迅速突破南朝鲜防线。战争初期,北朝鲜势如破竹,6月28日占领汉城,南朝鲜军队溃败。然而,斯大林的战略考量远不止支持朝鲜统一。他预判美国可能介入,若北朝鲜战败,中国将被迫出兵,从而牵制美国注意力,削弱中国实力,同时让苏联在冷战中占据主动。 金日成在战前曾于5月秘密访问北京,向中国领导人通报计划,但未透露具体开战时间。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过朝鲜武官才获悉详情,显示金日成对中方有所保留。6月27日,美国宣布军事介入,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仁川登陆,北朝鲜防线迅速崩溃,部队退至鸭绿江边。10月2日,中国决定出兵援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战争进入新阶段。斯大林承诺提供空军掩护和武器装备,确保中国参战符合其战略预期。 档案揭示,斯大林的算盘是通过朝鲜战争让美国陷入亚洲泥潭,同时通过军火贸易获利。他并未直接参战,而是以低成本换取高回报。战争让苏联在远东的压力减轻,国际影响力提升。然而,这场战争的真相被掩盖了42年,直到1992年档案解密,才让世人看到苏联在背后的推手角色。 中国志愿军入朝后,迅速改变战局。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以顽强作战击退联合国军,战线逐步稳定。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协议签署,朝鲜半岛恢复分治状态。金日成继续领导朝鲜,致力于国家重建,直至1994年7月8日去世。斯大林在战争期间推动苏联军工发展,1953年3月5日病逝。苏联通过战争获利,但1991年解体,其远东战略随之瓦解,朝鲜半岛的分裂延续至今。